沈陽95.9%的企業是小微企業
經濟普查的數據還顯示,創業企業集中的小微企業正成為沈陽經濟活力和就業保障的重要來源。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三產業的小微企業法人單位8.7萬個,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的95.9%。小微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119.8萬人,占全部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50.8%。由此可見,小微企業關系到就業、民生和沈陽的發展。如果分行業來看,小微企業法人單位主要集中在工業、批發業和零售業。
每5年對第二、三產業進行一次全面摸底,經濟普查被視為把握經濟脈搏最準確的“溫度計”。自2013年6月以來,全市近萬名普查工作者歷經普查準備、單位核實、入戶登記、數據審核驗收上報、質量抽查等環節,圓滿完成了第三次經濟普查任務。27日,沈陽市統計局、沈陽市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沈陽市第三次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這份“體檢報告”從大處來說,能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更準確的依據;對企業而言,能夠提供更準確的行業數據;對老百姓來講,則是投資、創業的一份晴雨指南。與前兩次經濟普查不同,此次普查首次使用手持電子終端設備(PDA)進行現場登記,并對普查對象進行空間定位、拍攝證照、采集和上傳數據,小微企業以快速增長的態勢首次出現在公報中,更顯示出了沈陽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走出的轉型升級之路。
普查結果顯示,2013年末,全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法人單位10.7萬個,產業活動單位11.9萬個,均比2008年末(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登記時點)明顯增加。單位數量的增加說明創造財富的經濟單元在增多,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在增強。
從區域分布看,在全市法人單位合計中,市區占82.2%,三縣一市占17.8%。在市區中,5個中心城區占全市法人單位合計的58.3%,其中,沈河區的法人單位最多,占到了全市的14%,緊隨其后的是鐵西區和皇姑區。
數據顯示,2013年末,全市共有國有企業法人單位1872個,僅占全市企業法人單位的2.1%;與之相對應的是,私營企業法人單位達到57423個,占全市企業法人單位的63.5%。
通過近些年的國企轉型,國有企業單位數量雖持續減少,但資本集中度更高,實現了量與質的轉變。民營資本及時占得國有退出的市場空間,顯示出更強大的市場活力和后勁。
從從業人員數量來看,2013年末,全市第二、三產業的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合計360萬人,法人單位從業人員278.4萬人。其中,企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235.8萬人,機關、事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34.1萬人,社會團體及其他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5萬人。那么問題來了,究竟哪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最多?普查結果顯示,在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制造業101萬人,占36.3%,相當于每8個沈陽人里,就有一個人從事制造業;建筑業46.7萬人,占16.8%;批發和零售業28.6萬人,占10.3%。而在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43.2萬人,占52.9%;住宿和餐飲業12.2萬人,占15.0%;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8.5萬人,占10.4%。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