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圈百貨零售陷入困境
近年來,伴隨著老商圈的持續擴容和新興商圈不斷出現,全國各大城市中幾十萬平方米乃至上百萬平方米的商圈比比皆是。一些人口不到10萬的小城鎮,也建起了二三十萬平方米的商圈。在電商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以傳統百貨零售業態為主的商圈該如何應對,是全國各地城市所面臨的共同課題。
“線下服裝生意越來越難做!實體店開多了經營壓力太大,我只能保留一家,同時把更多服裝拿到網上去賣。”11月11日,已做了十多年服裝生意的重慶市民劉剛,在談及自己的經歷時一臉無奈。
從2014上半年起,劉剛開始從百貨商場“撤退”,陸續關掉了3家設在百貨商場內的服裝店。
電商“雙11購物節”聲勢浩大、來勢洶洶。11月11日零點12分28秒,阿里交易額便突破100億元,再次讓人看到了電商對消費者的強大吸引力。
劉剛的遭遇,網購的火爆,折射出以傳統百貨零售為主的城市商圈正陷入困境。“2014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電商沖擊等因素影響,我國零售業遭遇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挑戰,目前處于最困難的時期。”日前,在第十三屆中國(重慶)商業街區行業年會暨第二屆重慶商圈發展峰會(下稱“重慶商圈發展峰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國雄憂心忡忡地表示。
11月7日下午,重慶主城區某商圈人潮涌動,但步行街邊上一家百貨商場內卻是另一番景象——三樓部分鋪面空置,四樓更是全部停業,僅余一樓、二樓還在正常營業,但客流量也小。
一商戶透露,早在今年7月,由于經營業績不佳,商場方面就強行要求部分商戶撤離,其給出的理由是“調整業態”。
這種現象在全國范圍內并非個案。有公開報道稱,萬達百貨在全國擁有90多家門店,今年初已經關閉了嚴重虧損的10家,同時壓縮了25家經營不善的百貨店樓層。近期,該公司又將濟南、唐山、江門、溫州、沈陽以及湖北荊州等多個地區的40多家虧損門店,列入了新的關店計劃中。
聯商網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主要零售企業(百貨、超市)共計關閉201家門店,數量同比增長約474%,創歷年之最。2015年上半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20家。
關店潮的背后,是全國各地各大商圈傳統零售業增長乏力、利潤不斷下滑的境遇。記者梳理已披露2015年三季報的30家零售業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發現,營業收入下滑的達19家,凈利潤下滑的有18家,占比均在6成左右。其中,有11家公司的凈利潤下降幅度超過4成。
而在重慶本土,百貨零售企業也開始顯現經營業績下滑的跡象。據重慶百貨公布的2015年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6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約1%;實現利潤總額4.9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35%。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