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向一站式時尚生活體驗場所“出擊”
當下,上海中心城區的土地資源匱乏,然而,基礎設施落后的老舊城區已無法滿足現代居住的需求,難以與現代城市規劃契合。因此,中心城區的傳統商業處于“體量大、績效低”的尷尬境地。另外,戴德梁行近期報告指出,中國的商業市場正面對因零售放緩及旅客人數減少導致的商鋪租金下降。預計到2018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雖然主要商業街道上的實體商店及購物中心仍然很受歡迎,但隨著電商及網絡營銷市場大行其道,實體商店的銷售增長亦見放緩。
就此,第一太平洋戴維斯中國項目及開發顧問部主管譚文紅女士表示,在網絡電商的沖擊下商業亟待轉型,個性化的商業成為當下的新課題。對于現有的傳統商業,應完善配套設施、社區公共空間與服務的功能性,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優化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加強綠色建筑和生態街區的建設,購物中心可積極轉型為一站式的時尚生活體驗場所。
此外,雖然電商的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戴德梁行亞太區商業地產租戶代表主管寧孝言表示:“實體商店仍然重要,商鋪業主需要做的就是改良購物環境及顧客體驗,以期爭取更多客源。”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購物商場正積極轉型為一站式的時尚生活體驗場所,并大量運用休閑娛樂等設施,以打造有別于網上購物的體驗,同時開拓更多收入來源。例如,近日在浦東三林板塊盛大開幕的億豐時代廣場,總體量5.5萬平方米,總投資逾9億人民幣,涵蓋餐飲美食、品牌零售、休閑娛樂、親子教育、社區配套五大業態為一體。其亮點在于,項目將二樓打造成兒童體驗式生活廣場,引進兒童情景體驗主題店,凱瑞寶貝、華音琴行、科蒂思維兒童英語教育、馬丁和朋友們、特訓寶貝、BBUNION、想象樂等知名兒童品牌。上海億豐時代廣場商管公司總經理張新敏表示,目前絕大多數上海家庭結構都是4-2-1的模式,消費習慣已演變成以兒童為核心的家庭式消費,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流消費模式。
近年來,城市中心的傳統商業改造不計其數,淮海中路等核心商圈也進行了較大的更新,譚文紅表示,當下城市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綜合體開發需理智對待,減少開發活動中的盲目性和投機性。找準自身定位,在創新的同時不忘承襲當地獨有的歷史文化。諸如新天地、田子坊等老城區的改造更新; 滬西工人文化宮升級為滬西城市文化公園,保留現有景觀,升級為綠肺與健身中心;升級劇院,打造“滬西百老匯”,走在商業潮流前端,打造“小清新”的城市書房;另改變傳統的辦公格局,締造內環的“We Work”。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發展,城市必須想辦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有限空間。向外或向上發展的弊端使開發城市中央商務區的地下空間成為另一種選擇。據了解,上海已經開始探索開發地下空間以適未來發展。2015年5月,新世博園B區的地下綜合建筑竣工,這片面積達44.59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與世博會永久性建筑和28座總部大樓相連。其中中國館原址將建成人行通道、商場和娛樂場所,并提供約6000個停車位。
萊坊董事及上海研究及咨詢部主管楊悅晨表示,后世博園區的大型地下綜合建筑為上海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樹立一個新基準,轉向地下空間發展也將成為中國城市解決土地緊缺問題的新趨勢。
戴德梁行對此總結道,目前商場開發商不只提供零售空間,更要打造購物體驗的目的地,因此商場普遍增設更多餐飲及兒童教育等消費元素。此外,不少商業經營者通過手機購物應用及免費Wifi無線上網等新科技,在打造線上至線下的購物體驗的同時也收集到顧客消費模式的信息和數據。此外,上海迪士尼樂園明年開幕,預計也會推動新一輪以兒童消費為主的商業熱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