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街壹號”看上海紡織文創產業如何走出去
提起上海紡織,曾被親切地譽為上海的“母親工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上海紡織工業在全國保持絕對領先地位,被稱為上海經濟的“搖錢樹”,創造了一系列歷史輝煌。如今,隨著行業轉型升級,有著150年歷史的上海紡織集團(下稱“上海紡織”)已變身為東方國際集團,走上了科技與時尚相輝映的高端紡織發展之路,作為時尚重要組成的文創產業,上海紡織也探索出一條特色之路。
創意園區的時尚探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今年的一次講話表示,“時尚應該成為紡織行業未來發展的個性標注,是引領消費趨勢、提升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手段;必須發揮文化創意、時尚要素的引領性作用,促進紡織工業由單一制造型經濟向制造型經濟、服務型經濟等經濟形態多元共生轉型。”
上海紡織在時尚之路的探索也走在了行業前面。
從解放后到1990年代初,上海紡織一直是上海經濟的中流砥柱,也是全國紡織的航空母艦。但隨著經濟發展,上海紡織面臨轉型升級,從生產型企業轉變為外貿企業。
2000年左右,上海第一批紡織工廠正式完成關閉。但是關閉的工廠以及地皮如何處置成為擺在上海紡織面前的難題。經過再三考慮論證后,上海紡織開始探索廠房的再利用實踐。
此時,創意產業的理念在上海已有萌芽。由于留學生在國外的辦公區大多由老廠房改造而成,這批人員的回國創業便對老廠區辦公樓情有獨鐘。最早的老廠房自行改造并建立辦公室、畫廊等項目的,就是建于1930年代的上海春明粗紡廠(即M50園區,位于莫干山路50號)。
2003年,M50園區在上海紡織支持下,由于入駐藝術家的影響力而逐步成為了上海市創意園區地標,并在2004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上海十大地標之一。
其時,上海紡織雖然對廠房中的企業只收取租金,但已意識到借助創意產業改造老廠房是一條具有潛力之路。開始規劃園區發展思路,實施批量向創意園區的轉化。
到2008年,通過近10年的成功探索和創新實踐,上海紡織盤活了近百萬平方米的舊廠房、舊倉庫,創辦了20多個創意產業園,培育出M50、尚街LOFT、西郊鑫橋、浦東雙創園等著名園區,成為滬上最具影響力與規模效應的創意產業及創意產業載體的集聚地。
2010年4月,上海紡織成立了上海紡織時尚產業有限公司,對M50、尚街LOFT等13家園區,實行專業化營運與動態管理,以確保全系統的創意產業園區,獨具業態特色,高度錯位發展,處于高效有序與系統化營運管理之中。
2012年7月原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正式成為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這預示著上海紡織基本完成時尚產業戰略布局,實現了時尚產業鏈的打造。
截至目前,上海紡織時尚產業有限公司旗下從事時尚園區品牌運營的專業公司已有11家。不但實現了園區企業名稱與品牌的統一,更凸顯了創意園區品牌化。2012年4月,M50藝術產業園正式獲得上海市著名商標稱號。這是全國首家文化創意園區品牌的著名商標,也是上海紡織園區品牌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走出上海打造水街壹號
上海紡織并未停止時尚產業的腳步,上海紡織集團提出文創產業要走出上海,推廣時尚生活紡織。而第一個走出去的時尚創意產業項目紹興“水街壹號”文創園,受到當地高度好評。
2014年11月,紹興市委市政府與上海紡織集團(現上海東方國際集團)達成合作意向,由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紹興市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合資設立紹興水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運營“水街壹號文創園”。
按照紹興市委市政府和上海紡織集團對于水街壹號項目“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的總體要求,借助紹興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以及紹興的文化底蘊與海派時尚的優勢,實現具有悠久歷史的越城傳統文化與現代品質生活的融合,將通過雙城聯動借助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的經驗和模式,以“匠心”精神打造紹興文創園區的典范。
負責水街壹號項目開發的的紹興水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偉東曾經也是M50藝術區創始團隊的管理者,他表示,在經過一段摸索后,水街壹號逐步確立了“筑巢引鳳、產業集聚、樹立旗幟、優化組合、養成氣質、構塑品牌”的經營原則。目前,水街壹號正處于筑巢引鳳和產業集聚的第一階段向樹立旗幟、優化組合的第二階段轉型升級的過程中。
金偉東從事文創產業20多年,作為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華東項目總監,他對文創產業的甘苦深有體會,“從事文創和藝術園區經營管理的從業者要耐得住寂寞,不忘初心,尊重規律,預防轉型過度。”
經過水街壹號管理團隊的努力,目前園區已引進客戶50余家,出租率已超過90%。客戶包括樸見創意茶空間、越青堂、日安藝術生活館(盛世拍賣)、拾越藝術中心、六和藏院(城市精品民宿)等一批具有一定行業知名度的文創、旅游企業,基本構成了園區文化旅游產業的三個”主力群落”。即以藝術品創作、展示、交易和藝術培訓等業態組成的藝術體驗消費群落;以非遺傳承、手作設計、創意研發等業態組成的文創體驗消費群落;以水上旅游、精品民宿、特色餐飲、茶藝演藝為業態組成的時尚旅游體驗消費群落。
金偉東認為,“無論是做品牌、做渠道,還是做產品,都需要構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的生態邏輯。所以說,一個具有長久生命力或者說能夠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藝術園區不僅需要旗手,更要有扎實的產業基礎作為支撐。”
相信水街壹號在經過幾年的基礎建設后,將成為上海紡織文創產業走出去的樣本。
實際上,在時尚產業發展上,上海紡織可謂苦心經營,數度轉身。2015年,上海市政府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簽訂共建上海國際時尚之都協議,設立中國時尚趨勢研究院。同時,上海文創產業“引進來、走出去”交流頻繁。上海紡織不但借助創意設計產業,實現了研發提升、產業對接,成功地從傳統制造業轉型為現代服務業;更通過老廠房再造、產業互補和品牌運營,實現了從“創意產業”向“產業創意”的二次轉型發展。從傳統紡織廠到創意園區,從“創意產業”到“產業創意”。作為上海紡織業的老牌國企,依托各類有形與無形資源,上海紡織的轉身之路既有章可循,又獨具匠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