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呼吁倡導行業自律 避免低價競爭追求工匠精神
全國56家織造機械企業、院校單位的84位代表紛紛舉手表決通過了企業自律公約(討論稿),這是7月27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舉辦的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織造機械分會2016年年會上的一幕。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求自律,這是一個行業初步自律的行為,更是一個行業進步的標志。
織機行業創新乏力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無梭織機生產大國。然而,隨著行業產能的不斷擴大,企業間競爭加劇,織機領域惡性競爭愈演愈烈,特別是噴氣織機和劍桿織機領域比較突出,而且向提花織機領域蔓延。惡性競爭主要以壓價和賒銷為主,行業內首付款占比越來越低、欠款時間越來越長等,嚴重阻礙了企業創新,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高端織機進口方面,2011年~2015年,我國高端織機進口量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共進口劍桿織機2015臺,2015年進口劍桿織機增長為2561臺。2011年進口噴氣織機6760臺,2015年進口噴氣織機數量雖降為4305臺,但相對于我國噴氣織機11000多臺的體量來講,仍然非常龐大。
科技成果鑒定方面,2010年~2015年,紡機行業共鑒定新產品156個,其中針織機械58個占37.8%,紡紗機械18個占31%,化纖及非織造機械21個占13.46%,印染及后整理機械18個占11.5%,織造機械11個,只占整個紡機領域的7%。而織造領域規模以上企業720家,占紡機總量的20%。
紡織之光獲獎情況,2011年~2015年紡機行業一共獲得紡織之光科技技術進步獎89項,其中一等獎26項,二等獎59項,織造機械紡織之光獲獎情況也不容樂觀,沒有一項紡織之光一等獎獲獎項目,二等獎8項,僅占13%,而且獲獎的只是恒天重工、廣東豐凱、日發紡機、石家莊紡機等幾家企業。
惡性競爭危害多
以壓價和賒銷為主的惡性競爭,使得織機行業利潤率大幅下滑,經營風險大幅上升,不能更好實現裝備升級,也跟不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置身其中的企業代表們深有感觸。常熟紡機董事長彭曉虹坦言,近年來紡機行業做得很累也很辛苦,“半年行情”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了挑戰和困難。現在業內很多壓價、賒銷的情況,在不清楚對方財務報表的情況下,賒銷風險很高;即使知道對方的財務報表,對方的實際經營情況如何?回款意愿如何?市場可控性如何?……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一個企業要想健康發展,資金鏈首先要有保障。陜西普聲電氣總經理李鋒山也表示,做企業首先要生存,一味欠款、壓縮利潤,拿什么支撐企業發展?
其實賒銷不僅僅影響上游織機行業自身的經營,產業鏈的上下游行業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對于下游行業來說也會帶來傷害。賒銷給下游企業形成一個很不好的導向:不要錢也可以拿到東西,這對一個行業簡直是毀滅性的。聊城由甲企業代表就接到過不少客戶的反映,由于紡機廠壓價、欠賒,使下游一些本已經無力生存、早該被市場淘汰的企業活了下來,導致下游生態圈失衡。但市場的悖論在于,即便是大量賒銷,紡機企業也不見得就能守得住客戶。就像廣東豐凱董事長戴曉晗所感慨的那樣,沒有哪家品牌是通過賒銷成功的,也沒有哪家高端品牌依靠低價競爭成功。賒銷和低價競爭導致的結果,往往是為下游“垃圾客戶”做“嫁衣”,一旦他們完成了原始積累,稍微有點實力之后,90%會拋棄上游供應商,然后轉向更高端的品牌,毫無忠誠度可言。此外,賒銷現象讓下游一些企業看到零成本就可以拿到原料,容易滋生惡意的賒銷。
更為惡劣的是,這些丑陋的行為或許還會傳到國外。青島百佳董事長朝建說,目前國外市場較好,大家都爭相走出去,如果國內企業惡性競爭不改善,會對國外市場產生同樣的惡性影響。現在已經有企業在印度開出了1年的信用證明,原來印度客戶在選設備時都關注設備性能,但現在不同了,他們開始在付款方式等方面計較。格羅茨貝克特機織部地區銷售經理萬輝對此也表示擔心,東南亞等市場也在快速發展,如若繼續惡性競爭,產品品質得不到提升,那么幾年后我們可能會失去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更大國際市場。
做好產品是根本
相比于國內紡機企業的惡性爭搶市場,國外紡機企業從不打價格戰,更不存在賒銷的情況,但他們的經營狀況反而更好。
浙江萬利董事長萬祖干感慨,這些年一談到紡機就比較心酸,很多企業都處于艱難經營的境況。現在浙江仍堅持做織機的就剩萬利、日發、泰坦等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很多企業都做不下去了。本來國產紡機企業和必佳樂、意達、多尼爾、史陶比爾等外企就有差距,再去惡性競爭,差距就更大了,連能否生存下去都會是個問題,所以惡性競爭會害了大家。現在10家欠款單位可能有9家難以收回。國內提花織機有很多都是原創的技術,達到了市場領先地位,但也在遭受惡性競爭之苦。這需要企業聯合起來,不要做賒銷,爭取做一單要能賺一點,先吃飽再吃好,才能與國際一流品牌競爭。
歸根結底,這些情況的出現還是因為當前國產織機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供過于求,一些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不得已為之。但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國產織機在高速、穩定性上仍與國際先進織機存在一定差距,仍需繼續努力。
為此,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秘書長徐林呼吁倡導行業自律,織造機械企業應避免低價競爭、產品賒銷,正確定位產品檔次,追求工匠精神,做到精益求精,與客戶密切合作,真正做出客戶需求的產品,實現互利共贏。
織造機械企業本身以中小企業居多,資金本來就不充裕,利潤微薄,以低價和賒銷為主的惡性競爭更是促使企業只顧爭奪市場,甚至有的企業發展的重點已經不在創新研發上了,這種只顧眼前、不看長遠的發展無異于“飲鴆止渴”,戒掉低價、賒銷的“慢性毒藥”,企業才能謀求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