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景氣,外貿服裝工廠被迫賣廠自救
文小姐的老板是個50多歲大叔,做海外訂單代工的生意有20多年了,在龍崗有個150人規模的工廠,主要做日本童裝品牌的代工生產,在接單后從廠里的原料開始生產到做成品出貨,一般從日本客戶下單,到最終出口貨品,其中要經歷大概6個月左右。
“不單是今年,整體上這幾年制造業的工廠難做,特別是制衣行業,人力成本高,原料等都在上漲,也難招工人。”她告訴記者,“現在工人90后的多,不肯吃苦,現在每個家庭都是小康生活,而之前做工比較久的80、70后的,很多都回老家了。”
她說,其實在老板創業的時候也都不容易,他們都是從最底層做起來,從工人開始到跟單到做業務再到做老板,那個年代做一段時間自己出來單干還是賺到很多錢的,而有眼光的老板在龍崗就買了廠房所在的那片地。
諸如此類過去10年在沿海城市很多做外貿的工廠老板們,很多都是做著外貿生意,享受到了行業上升趨勢發展紅利,突如其來的就暴富了。在目前整個行業已經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加上經濟發展速度下滑,僅僅做代工賺錢是越來越難,有同樣生產能力但是成本更低的選擇地不僅僅是深圳和廣州。
事實上以往中國制造的服裝被貼上“劣質、廉價”的標簽,在經驗性盈利向知識性盈利轉型的大環境下,只是作為代工無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據了解,像很多國際知名的快消品牌服飾,比如H&M、Zara等已經將在中國的大批量生產地轉移到了人力成本更便宜的東南亞地區,專業人士建議珠三角的服裝行業應走個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道路。
盡管在大多數人眼中做實業越來越困難了,還是有新的創業者不斷進入,在做海外品牌小訂單的潮先生眼中的服裝行業,仍然有春天。90后的他雖然是工科出身,但是靠著在外貿公司實習的杰出表現,機緣巧合進入了這個行業,用互聯網的思維經營著他的平臺,獲得了上市公司一筆不菲的投資。
“我們是個輕資產的公司,客戶定位很清晰,就是瞄準海外的新興、年輕的品牌服裝的訂單,然后派單給相應的供應商實現產品的生產,現在的買家已經不僅僅以價格為導向,而更看重服裝的設計和質量,其中的市場機會和過去大不相同。”他說。
潮先生搭建的平臺目標是通過組建中國優秀服裝制造商聯盟,為國外服裝品牌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一條龍”采購方案。打通整個服裝行業的供應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商業資源,降低每一個環節的生產成本的過程并不容易,比如品類方面,需要尋找能夠做裙裝、牛仔、衛衣、T恤等多樣產品的工廠,工藝角度,需要印花和刺繡都能生產,能夠為獨特性要求,做設計輔料疊加的供應商。
雖然每一環節在潮先生眼中處處是難關,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起每個供應商的成本收費結構,適應小規模訂單的生產需求,供應商能夠自然實現訂單內部分派,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定制概念。因為你做的事情已經演化成一種經常性生產的常態,和以前做大規模的來件訂單一樣,只是不需要流水線,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資源就能夠滿足客戶需求。”潮先生說。
雖然多年的外貿生意日漸慘淡,但是文小姐的老板并不太擔心,他有廠房在深圳,尤其是龍崗的房價還在不斷上漲。
剛畢業沒幾年的潮先生還是對下行周期的外貿服裝業充滿信心,“我們解決的是海外品牌在生產需求中遇到的不能高效生產的問題,選擇對了細分市場,就能創造價值,自然也就能賺錢了。”
外貿服裝行業的轉型路上,除了賣廠房,能做的選擇其實還有很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