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疊石橋家紡市場迅速“生長”
“南有義烏城、北有疊石橋”。發端于浙江義烏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如今正在江蘇海門疊石橋家紡市場迅速“生長”。
2015年7月22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疊石橋國際家紡市場列入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目前,這一試點全國僅有浙江義烏、海寧和江蘇疊石橋3家,而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代表,疊石橋家紡業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上的“探路”,對于占據中國外貿相當份額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來說,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何謂市場采購貿易?它是如何與疊石橋傳統家紡市場相結合,繼而成為外貿出口的新業態、新亮點?未來,這一新型貿易方式又將如何發展?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日前對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旨在準確把握、梳理1年來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的發展得失,為重壓下的中國外貿穩增長與轉型發展提供思路與借鑒。
國家試點為何花落疊石橋
1年前,對于大多數疊石橋的商家來說,“市場采購貿易”還是個陌生名詞。而如今,對于這個有點拗口的新提法當地人已熟稔于心,在家紡市場隨意問幾個商戶,他們大多能說出“單票貨值15萬美元以內”“采購地報關”等關鍵詞。
作為我國外貿領域的新業態,市場采購貿易緣何能順利落戶疊石橋國際家紡城?這還要從疊石橋家紡市場的發展歷程說起——盡管今天的疊石橋是一個擁有2萬多家商鋪,經營著600多個品牌1000余種家紡產品的全國最大專業家紡市場,但在上世紀80年代,這里只是東部沿海地區再尋常不過的一個小鄉鎮。
窮則思變。從腳踩縫紉機繡枕巾、桌布起步,疊石橋在夾縫中生存、在改革開放中成長,逐步形成一條涵蓋“織、染、印、成品、研發、物流”的完整產業鏈。
“無論是設計環節的花型、款式、配色、樣品,還是生產環節的原料采購、批量印染、加工剪裁、質檢包裝、物流托運,生產者和采購商都能在這里快速找到價格滿意的商品。”
疊石橋市場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繼東告訴記者,2015年疊石橋家紡市場成交額達560億元,其背后是一個擁有2500多家企業、數萬個大小作坊的家紡產業集群。目前,疊石橋家紡產品已占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家紡產品制造、展示及貿易中心。
“如果說早期疊石橋市場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低成本的優勢,那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這種‘疊石橋模式’的發展已不具備可持續性。”在南通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格瑪看來,內需有限、產能過剩大背景下,疊石橋市場亟需找尋到一條新的更具競爭力的發展路徑。
家紡產品是一種剛需,在市場需求旺盛時不愁銷路,當行業整體發展低迷時,謀求外部市場空間成為很多商家的選擇。然而,對于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而言,“走出去”又談何容易!
在疊石橋市場工作了20年的王繼東對此感受頗深:中小微企業也想“走出去”,但它們大多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去拓展國際市場,也沒有實力去建立自己的外貿渠道,語言、貿易規則、匯率等一系列“門檻”,把它們擋在了門外。即便那些有實力拓展國際市場的家紡企業,也往往因為行業利潤薄、物流中轉成本高等因素,“不虧本或保持微利就已經很不錯了”。
有沒有一種新的貿易方式,讓疊石橋的中小微企業也能走向國際市場?350公里外浙江義烏的國際貿易綜合試點改革,讓疊石橋隱約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作為我國第十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義烏于2011年5月啟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在通關、商檢、金融服務等領域獲得了更大的涉外管理權限,尤其是其率先實施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更是大幅提升了義烏小商品走向國際市場的能力。
改革帶來巨大紅利,疊石橋為什么不能試一試?在南京海關隸屬南通海關、南通及海門市有關部門的多方努力下,商務部于2013年7月8日在海門疊石橋啟動試點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可行性調研。此后的兩年多時間里,商務部、海關總署、發改委等8部委及江蘇省有關部門先后30批次到疊石橋開展實地調研,并形成專題報告。
2015年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討論并同意疊石橋作為第二批試點單位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一周后的7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文,將“江蘇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正式納入市場采購貿易試點。至此,疊石橋發展迎來新的篇章。
市場采購貿易帶來了什么
2016年8月22日,疊石橋又是一個高溫天。家紡市場內同樣熱度不減,不同膚色、不同口音的人熙熙攘攘、接踵而行;市場外,大大小小的運貨車輛川流不息。
通關查驗工作量的增加,讓南通海關監管一科科長張小華有點始料未及。他告訴記者,采購商通常上午采購、下午集中報關,按照便利化通關要求,集裝箱到查驗場所后必須盡快作業,以確保在最短時間內通關。1年來大家對全員上崗、天天加班已習以為常。
對于大多數商戶來說,這1年來最大的變化莫過于交易量的迅速攀升,尤其是外貿出口的逆勢上揚。截至8月底,疊石橋出口額已突破20億美元,成為南通乃至江蘇外貿的一個新增長點。
南通本地人蔡美燕曾在義烏做了10多年外貿生意,在得知疊石橋開展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后,她第一時間回疊石橋注冊了紅月亮國際貿易公司。“在家門口做外貿,省錢又省心!”
來自浙江金華的商鋪老板崔曉東則是在義烏、疊石橋兩邊跑,“義烏的貨我們選在寧波出港,疊石橋的貨走上海港,主要看貨源與物流吧,哪里成本低我們就去哪里”。
“應該說,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為當地傳統優勢商品走向國際市場開辟了一條新路。”南通海關關長沈建明對此體會頗深。
擔任南京海關監管處處長期間,沈建明一直參與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的制度設計。他坦言,以往不少國際采購商到疊石橋來采購商品拼箱出口,因沒有相應發票只能以旅游購物貿易方式申報,且受數量和監管限制,影響了出口業務的發展。“市場采購貿易就是為專業市場‘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外貿特點量身定制的貿易方式,它使得上述小批量交易行為可以合法、便捷地申報出口,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出口需求”。
{page_break}江蘇海門市委常委、海門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祁中偉告訴記者,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給疊石橋帶來的遠非出口增長這一項變化,隨著試點的深入推廣和各項配套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這一新業態所帶來的集聚效應、輻射效應和溢出效應,正在重塑疊石橋地區的貿易格局。
祁中偉清晰地記得,1年前在義烏舉辦的第21屆中國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上,自己曾以“最大優勢在于基礎堅實、最大機遇在于貿易新政、最大突破在于配套完善、最大品牌在于誠信服務”為主題,向全球采購商首次推介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如今,從廣東深圳、浙江義烏、山東臨沂、黑龍江哈爾濱等地來疊石橋的國際貿易商、采購商日趨增多,當地小鎮上還出現了俄羅斯人開的西餐館。
據不完全統計,1年來,有1.2萬人次境外采購商在疊石橋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完成了商品采購。截至8月底,貿易平臺備案登記商戶超過200多家,新注冊個體工商戶近1600家,各類貿易公司、貨運船代等中介機構約130家,外地貨源占比增至70%,不少貿易商、供貨商希望將采購商品的生產基地轉移到疊石橋實現集約集群式發展。
市場采購貿易帶來集聚效應的同時,其輻射效應也日益增強。南通海關統計顯示,疊石橋出口商品已經從最初的家紡用品、服裝鞋帽,延伸到數碼產品、集成電路、家居建材等80多個品種,其中非家紡類商品大幅提升至八成。此外,出口區域也由南非、智利、羅馬尼亞等傳統市場,迅速拓展到美國、泰國、伊拉克、中國香港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更值得關注的,是市場采購貿易帶來的溢出效應。”祁中偉表示,市場采購貿易試點促進了跨境電商、現代物流供應鏈、離岸金融等新興業態的興起,夯實了疊石橋乃至整個區域外貿轉型發展的基礎。目前,“中國質造”疊石橋家紡產業帶專區、國際速賣通疊石橋家紡產業帶專區已成功上線,阿里巴巴1688疊石橋實力產業群示范園區、中鐵疊石橋跨境電商產業中心等成功運行。
更多的變化還在孕育中。林西村是當地聞名的“華僑村”,村黨總支書記薛春告訴記者,村里正在拓寬馬路,將來集裝箱車可以直接進村裝貨。“我們還在規劃一個人工湖,建生態度假村,讓海內外客商有個休閑度假的去處。再過幾年,村里肯定會大不一樣!”
未來“通”向何方
8月25日16時,我國首條以阿富汗為目的地的“中亞班列”從江蘇南通貨運東站駛出。班列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后,途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最終進入阿富汗重要的進出口岸和貨運重鎮海拉頓。
“首趟班列有84標箱貨物,全部是阿富汗客商以市場采購方式在疊石橋采購的家紡、日用品等。”作為“中亞班列”運營方,江蘇勤耕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江對于未來充滿著期待:借助這條貿易新通道,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國家貿易改革試點的綜合效應,還可助力南通乃至江蘇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
疊石橋顯然已不滿足于只做江蘇的疊石橋、中國的疊石橋。新任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疊石橋調研時明確指出,疊石橋發展不僅要“家門口創業”,更要“家門口看世界,銷售全世界”。這恰恰與疊石橋市場“打造長三角進出口產品的集散中心”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突出‘貿易平臺高端化、基礎配套國際化、市場業態多元化’三大重點工作,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市場業態和產業能級。”祁中偉說。
然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作為一項新事物,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市場主體,都有一個認知及適應的過程。從數字上看,疊石橋的先行先試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隨著改革的推進和深化,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將逐步顯現,如何處理全面深化改革和現有問題解決的關系,如何清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如何避免出現現行法律法規滯后于貿易實踐等等,仍將是市場管理者不可回避的問題。
“我們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完善政策配套等問題。”在王繼東看來,疊石橋市場經營品種單一的問題已經制約了疊石橋出口貿易的發展,“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一個綜合性市場,商品種類超過2000種。疊石橋則是建立在傳統家紡業基礎上的專業市場,突破現有行政區域等限制,充分利用好國家級平臺的優勢,需要不斷完善配套政策舉措,吸引更多商品從疊石橋走出國門”。
對于蔡美燕、崔曉東這樣的采購商來說,當務之急是解決通關速度問題,“集裝箱滯港費一天要2000多塊錢,這樣下去可吃不消!”
“這也是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沈建明解釋道,現有的海關監管場所是由汽車站候車室臨時改建的,有限的場地已經遠不能承載每日250多輛集裝箱車的通關需求,需要盡快新建與試點相適應、功能更完善的海關監管場所。目前,這一“瓶頸”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關注和重視,相關用地需求正向江蘇省國土部門申報。
調研中,記者深深感受到疊石橋這個傳統家紡市場在國際貿易改革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在服務中小微企業、促進外貿盤活存量做大增量方面的成效也令人印象深刻。這里成就了數以萬計經營戶、采購商的創富夢想,也在不斷續寫著更為精彩的傳奇故事。
疊石橋的“一小步”,或將是中國外貿不斷謀新求變的“一大步”。在疊石橋這片試驗田里,有望生發出驅動中國外貿成長的新力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