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非洲各國經濟技術合作的日益密切 廣東機會很大
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綜合試驗區,歷經多年的快速發展,廣東已經成為全國開放程度最高、城市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個區域;也是全球聞名的制造業基地、進出口貿易中心和國際采購中心。廣東與世界上12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萬家;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廣東投資設立企業或采購服務機構。
廣東與非洲在勞動力、土地、自然資源、產業結構、資金、技術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互補優勢,為企業走進非洲提供良好機遇。雙方合作基礎扎實、時機適宜、互補性強、前景廣闊,隨著中國與非洲各國經濟技術合作的日益密切,廣東有條件成為中非投資合作最重要的省區之一。
目前,隨著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廣東企業境外投資領域也從傳統的資源開發、市場銷售向高端的資源開發合作與先進制造業等領域轉變。而隨著境外投資步伐的擴大,廣東對外投資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還必須深入細分市場,充分考慮各國的地域特征、風俗習慣、市場需求、發展瓶頸及針對外來投資的股權限制、外匯管制、貿易保護等因素。
廣東職業技能教育能力全國領先。廣東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綜合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和職能培訓體系。目前,廣東與非洲教育培訓合作密切。雙方高校間交流合作取得新成就,先后簽署合作協議6項,包括中山大學與南非開普敦大學簽署關于師生交換、科研合作的合作協議;暨南大學與南非羅德斯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協議等。
非洲來粵留學的學生數量快速增長,2012—2015年,全省非洲留學生約4000人。2012—2014年,受國家商務部委托,南方醫科大學共培訓621名來自埃塞俄比亞、加納、贊比亞等30多個非洲友好國家的醫療衛生官員和醫務工作者。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與非洲國家高校合作,共建了南非開普頓大學孔子學院、南非羅德斯大學孔子學院和佛得角大學孔子學院。
當前,非洲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快速增長期,青壯年勞動力人口眾多,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對技能開發和職業培訓的需求將大大增加。廣東在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加強雙方合作,互補性強,前景廣闊。雙方應探索靈活多樣有效的合作方式,把非洲各國豐富的勞動力優勢變成獨特的工業化優勢,使勞動力就業更加穩定,收入不斷提高,實現工業化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與非洲國家在互聯互通領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開通海上運輸航線和建設友好港口方面。截至2015年底,廣東開通至非洲地區的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共25條(廣州港15條、深圳港10條),其中5條航線是雙掛航線(即代碼是一樣的),實際開通航線為20條。深中港與吉布提港結成友好港口,廣州港與南非德班港、塞內加爾達喀爾港結成友好港口。
隨著對非合作交流的深入,廣東與非洲國家之間的經貿和人員往來穩步發展,港口航運業和空中航線將為兩地的經貿和人員往來提供重要支撐。廣東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增進互聯互通方面具有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非洲國家正在加快以交通為核心的互聯互通建設,雙方加強合作互補性強,前景廣闊。廣東將以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重要契機,增加集裝箱國際班輪航線,開通更多空中直航航線,積極與非洲國家開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與非洲各國的交通和物流合作。
廣東新能源投資企業、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服務企業與非洲國家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有明顯優勢,可到當地開發建設新能源,輸出新能源裝備,承建新能源工程,并帶動當地企業共同參與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建設,促進合作共贏。隨著廣東與非洲各國經貿往來的加強,雙方的旅游合作與交流日益緊密。至2015年,開放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非洲國家有12個。2015年,非洲入境廣東人數為35.34萬人次;經廣東口岸出境非洲人數為65.86萬人次,同比增長126%。
未來,廣東與非洲應提高游客出入境便利化和在旅游線路上的安全保障,積極改善簽證、網絡、換幣方面的問題,共同打造快捷便利的通關環境。此外,還應共同開展旅游服務標準化合作,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共同推動跨國旅游規劃的實施,完善旅游產業結構,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充分發揮非洲的草原、濕地、森林、湖泊和豐富多樣的野生動物旅游資源優勢,讓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非洲自然、宗教、音樂和文化,促進旅游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提高旅游配套設施的基礎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