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是山東的傳統支柱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
作為山東22個轉型升級的重點行業,紡織服裝業是山東的傳統支柱產業,是全省工業5個過萬億行業之一。轉型升級之路怎么走?來看兩家企業在跨界融合創新方面的嘗試。
新的競爭優勢在哪里呢?今年愉悅家紡從單一的紡織產業鏈轉向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自己尋找制造商生產,并通過線下體驗、線上定制的方式,打造“愉悅之家”品牌體系。
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重大技術攻關,也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在愉悅家紡的睡眠研究中心,設計師可通過移動終端的物聯系統,自主設定室內的光線、溫度、濕度;多角度調節的床和座椅、治療失眠和打鼾的頭戴設備等100多種智能家居產品,都是圍繞“舒適睡眠”設計。
愉悅研發設計中心設計師許俊杰告訴記者:“這就是一個倒時差的一個神器。我們戴上之后,會與腦電波產生共振,這個東西戴半個小時,你的時差已經倒過來了。通過與中國睡眠研究會的數據結合,用它的專業數據,去調整我們的設計和布局。”
愉悅家紡是宜家、迪卡儂等國內外一線品牌的優先供應商。原先20多個研發中心,80多項發明專利,每年200多個創新項目都是圍繞主導的印染家紡產業鏈進行。但從去年起全行業遭遇低谷,“訂單式生產”讓企業感受到巨大壓力。
愉悅家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總監王玉平表示:“整個成本在增加,像傳統行業來講,可能就越走越困難。慢慢的競爭優勢就沒有了。”
王玉平說:“融匯了整個光學、聲學、電子科技的技術人員,納入到我們整個研發團隊中來;整合我們自己新的紡織材料,通過創意創新,創造需求,引領需求。”
圣泉集團將石墨烯技術與黏膠纖維、滌綸、氨綸等纖維復合,研發出“內暖”纖維,這種纖維具有遠紅外發熱、抗菌抑菌、為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開辟新的增長點。
圣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新技術的應用,一旦應用以后就沒有界限了。企業發展沒有界限,行業發展也沒有界限;各種行業自然融合。”
得益于創新鏈、產業鏈的延伸和融合,今年前5個月,我省紡織服裝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8.9%,高于工業2.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增速分別比工業高0.2和2.5個百分點。
山東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魏健表示:“在技術開發和市場研發方面,用供給啊、營銷啊,既專注于自己的領域,又形成一個范圍經濟,使整個產業鏈、整個供應鏈、整個服務鏈更加完整。”
相關鏈接:
工信部、發改委印發《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化纖工業繼續保持穩步健康增長,化纖差別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高性能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有效產能進一步擴大。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到2020年,大中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由目前的1%提高到1.2%,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5%,滌綸、錦綸、再生纖維素纖維等常規纖維品種技術水平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以及生物基化學纖維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綠色制造水平進一步提升,單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達到國家約束性指標和相關標準要求,循環再利用纖維總量繼續保持增長,循環再利用體系進一步完善。
意見指出,支持企業通過橫向聯合與垂直整合,實現存量資產的重組和優化。對規模大、實力強的精對苯二甲酸-聚酯企業、己內酰胺-錦綸企業可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煉化、化纖及紡織的一體化生產,提高產業鏈掌控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推動重點企業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利用中亞、中東等地區油氣資源布局原料加工,依托東南亞市場,利用我國領先的化纖制造技術和裝備,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主動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全球分工體系、研發創新體系和營銷體系。
意見還提出,推進智能制造,加快兩化融合。著力突破數字化、智能化化纖成套裝備及制造等關鍵技術,突破現有化纖裝備設計瓶頸,實現模塊化生產。滿足多品種、高品質、低能耗、清潔化的生產要求,鼓勵支持開發面向化纖企業生產的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能源管理體系、企業管理信息系統(ERP)、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和物聯網系統。加強在線檢測、遠程診斷以及運行維護等功能的開發應用。開發和推廣數字化工藝設計、數字化全流程制造技術、數字化生產管理技術,實現大容量多批號產品的信息自動化及產品可追溯性。推動在滌綸、錦綸等行業建立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示范,研究大數據、云計算在化纖生產全流程中的應用。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