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疆棉花質量將整體有所提升
近日,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從今年新疆棉花長勢以及收購、加工情況得出結論:預計今年新疆棉花質量將整體有所提升。這一結果固然與今年新疆棉花生長中后期的天氣環境有關,但三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中,纖檢機構在積極履行公證檢驗、質量監督等基本職能的基礎上,主動創新,利用質量數據引導、服務產業的一系列做法也發揮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10月中旬,記者置身新疆石河子市區不遠處的棉花種植園內,被這里的美所震撼。放眼望去,一大片白色在眼前微微起伏并舒展開來,棉地盡頭處淺灰帶綠的白楊樹干筆直接天,金黃的葉子映襯著天空純凈的藍,頭頂絲絲白云如同地里的白棉被風帶上了天空。棉田中央地段一臺墨綠色的大型采棉機正從遠處緩緩駛來,它的身后由白色過渡為淺黃。
“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做到機采棉采摘“不落地”,棉花經機器采摘后,會直接裝上運輸車或者用篷布包裹隔離地面,主要目的是防止地膜摻入。”石河子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馬進介紹說。
異性纖維含量一直是紡織企業最為關心的棉花質量指標之一。而在新疆,地膜一直是棉花異性纖維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機采棉采摘過程中,大型機器作業更容易攪碎吸收地膜而提高棉花異性纖維和含雜率。
為了減少異性纖維,石河子棉花種植園今年特意采用了較以往更厚的地膜材料。當然,“我們也經常派人深入田間地頭,監督棉花種植園進行殘膜、包裝等雜物的清理。”石河子纖檢所副所長劉偉剛對記者說。
上述是石河子農八師從采購環節防止異纖、減少雜質的第一步。從棉花采購到生產加工,石河子農八師目前普遍推行一套地方性標準,即《機采棉籽棉含雜率檢驗方法標準》和《機采棉籽棉雜質等級》地方農業標準。
機采棉最大的問題是雜質含量高,需要‘大清大排’,這對棉花纖維長度的損傷非常大。而國家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機采棉籽棉檢驗方法,這曾經使農八師在棉花采購中扣雜和分級堆放存在矛盾。
2014年,石河子團廠農工跟扎花廠之間因雜質核算問題發生爭議,有的扎花廠核算出的含雜率達到20%多。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提高機采棉質量,新疆自治區纖檢局聯合石河子質監局、纖檢局專門展開調研分析和比對試驗。
據新疆纖檢局書記艾海提·肉孜介紹,當時分別對石河子墾區安集海、下野地、莫索灣三個片區的機采籽棉進行采樣、對雜質試驗方法進行對比試驗和專家論證。歷時一年半的時間,最終制定并出臺了《機采棉籽棉含雜率檢驗方法標準》和《機采棉籽棉雜質等級》地方農業標準。
“這套標準自2015年9月15日實施以來,對我們市棉花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紡織企業求著我們,要求一年保證他們多少萬噸棉花。我們的棉花公檢數據一出來,盡管價格高,也會有人搶。”石河子市市長對這套標準給棉花質量提升帶來的直接效果贊不絕口。
從公檢數據來看,石河子農八師今年的棉花質量確實有了很大提升。一份來自石河子纖檢所棉花公檢實驗室的報告表明:今年在已經完成的6.3萬噸皮棉中,石河子兵團農八師29mm及以上長度級的棉花站比達到75.3%,比上年同期上升69.3%;28mm以上占比達到99.2%,平均長度為28.9mm,比上年同期平均增加1.45mm.而其他如馬克隆值、顏色級、斷裂比強度指標都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棉花斷裂比強度及長度達到“雙29”的比例達到70%以上。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新疆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農八師的機采棉比很多地方手摘棉質量都好,賣出的市場價也高。”
馬進介紹,這套標準發揮了指導棉花生產加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標準要求加工企業按照籽棉雜質等級進行分級堆放、分類加工,實現了因花配車,有效選擇加工工藝,避免了盲目加工;另一方面,該標準為棉花收購中籽棉扣雜提供了技術法規依據,減少了棉花收繳雙方的矛盾。
位于新疆石河子市的銀力棉業集團泉水地加工廠最近在圈內名聲鵲起,因為該集團在最近與河北某紡織企業簽訂的1000噸皮棉銷售協議中,明確承諾了“無三絲”的條件。該企業今年將加工目標定為“保長度、降短纖、絕三絲、提品質”。新棉上市至10月17號,該廠已經加工了7000噸皮棉。
“今年的皮棉都槍,尤其是我們廠加工的皮棉,基本是邊加工、邊公檢、邊銷售。上海天虹、廣州益達、山東魯泰等知名紡織企業都專門上門來采購我們的棉花。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異性纖維,這得益于我們對標準執行得好。”泉水地加工廠負責人說。
除了制定地方標準,石河子纖檢機構還積極發揮技術優勢,及時指導企業調整加工工藝,以此降低加工環節對棉花纖維長度、短纖維率等指標的損傷,提高棉花質量。
“棉花公檢周期一般為7天,檢驗數據指導生產加工相對滯后,我們通過采用棉花加工企業直接送檢試軋棉花樣品的管理模式,承諾并實現2日內反饋檢驗結果,棉花加工企業按照反饋的檢驗數據科學調整加工工藝,因花配車,實現質量指標目標化加工,避免盲目加工。”石河子纖檢所副所長楊君說。
“根據公檢數據,綜合分析影響棉花內在質量的各個因素,寫好棉花質量分析報告呈報當地政府,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喀什纖檢所所長王樹軍拿了一份報告給記者看。
這份報告圖文并茂,柱狀圖和數據表格清晰的說明了2015棉花年度喀什地區棉花的主要指標狀況,并跟前兩年作了對比。然后分析了自然條件、種植、收購加工等環節對棉花各質量指標的影響。
“品種雜亂已經成為影響棉花質量的主要內在因素。根據公檢結果,各棉花品種內在纖維品質差別很大,籽棉收購流動性大,收購加工企業不按類型品種分類收購,這些都造成了棉花品質一致性的下降,給紡織企業配棉造成困難。”王樹軍說。他對喀什地區棉花品種雜亂給棉花質量帶來的影響表示擔憂,每年都會在質量分析報告中建議地方政府重視這一問題。
11月底,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調研途中了解了這一情況,當時就提出讓喀什地區巴楚縣的裕隆華順紡織有限公司和當地政府及纖檢所聯合,統一品種進行棉花的種植生產實驗,然后紡成紗線,讓喀什纖檢所在中間把好質量關,看看這樣做是否會對棉花纖維質量提升有幫助。
“這一舉措能夠讓讓政府切實感受到品種對質量的影響,也正好能夠驗證我們公檢數據所反映出的問題。”王樹軍說。
裕隆華順紡織有限公司的負責介紹:“自己一直與當地纖檢機構配合的很好,公檢數據給自己用棉配棉帶來了極大方便。公司每年要用到巴楚當地1/10的棉花,所有棉花都是喀什纖檢所在巴楚地區的公檢實驗室幫忙檢驗的,檢驗數據準確可靠,而且出具公檢報告的時間非常快。因為實驗室就在對面,大多數時候3天就能出證書。”
紡織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棉花?如今,纖檢機構對這一問題的關注甚至已經超過產業鏈中的加工企業。今年3-4月份,喀什纖檢所專門派出調研組,走訪了喀什市和周邊5個縣的9家棉紡織企業,實地了解了棉花質量因素對當期棉紡織企業的影響以及產業轉型中遇到的問題。
“利用公檢大數據,根據紡織企業的需求實現精準配棉,這是纖檢精準配棉系統目前完全能做到的事情。但當地企業大多生產中低檔紗,并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和需求。引導并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提高產品質量意識,也是調研的目的之一。”王樹軍說。
據了解,阿克蘇纖檢所今年也開展了相應調研活動。“記得10年前,企業連網絡都沒有,覺得利用公檢數據配棉太麻煩,我們就一家家上門進行技術指導,現在基本都會用手機操作。”阿克蘇纖檢所王曉輝說。
阿克蘇是新疆長絨棉主產區。長絨棉儀器化公證檢驗比細絨棉更加費時費力,而且儀器使用所參照的標準也不一樣。為了服務當地自用棉企業,阿克蘇纖檢所今年專門準備出4臺HVI開展長絨棉公證檢驗。
“我們正在籌備長絨棉相關標準的建立,現在在棉樣采集階段。長絨棉儀器化檢驗所采用的是美國標準,但該標準在長度等方面與國內優質長絨棉實際情況不太相符。”阿克蘇纖檢所所長潘江貴告訴記者。
棉花公檢數據已經成為了石河子師市領導決策的依據。棉花儀器化公檢期間,石河子纖檢所都會定期對公檢大數據統計分析,形成報表呈報師市領導及經濟管理部門。
據了解,全國各地纖檢機構除履行公證檢驗基本職能外,都在不斷探索怎么更好地運用公檢數據從各個環節上助推棉花質量的提升。各地做法有相通之處,又各有特點,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升棉花質量,服務產業發展。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