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價格高居不下莞紡織業步履維艱
5月,東莞服裝出口環比增長四成的背后,是棉花價格高居不下。截至6月底,國內標準級棉花均價突破了1.8萬元/噸,大量需要棉紗等下游原材料的我市紡織企業,隨之陷入兩難境地,中小企業生存都難保。
紡企成本遇新高
記者從搜棉網上了解到,截至6月底我省棉花價格指數及分省到廠價分別為,129級棉花價格18950元/噸;229級為18700元/噸;329級為18500元/噸。
作為棉花的主要產地新疆地區在6月初遭受冰雹襲擊,據統計近2萬畝棉花因此絕收。在減產的情況下,國內棉花價格也從五月的16650元/噸飆升至每噸18000元以上。
東莞紡織服裝企業雖然直接利用棉花做原料相對較少,但卻嚴重依賴棉花的下游產品棉紗等原材料。根據廣東省價格中心指數平臺數據顯示,一級白棉紗每噸價格一直在19000元—22000元徘徊,企業生產成本遭遇前所未有的高度。
企業可能停產減壓
今年5月,東莞服裝外貿環比增長近四成,訂單大幅增長似乎讓紡織企業看到了盼頭;另一方面,國內棉花產量下降,高企的價格讓企業背負沉重的生產成本。
“幾乎所有紡織企業都沒有預料到棉花價格上漲如此兇猛,基本沒有哪家企業對棉紗等這些下游原材料有充足的庫存。”東莞市圣旗路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觀福表示。他還進一步指出,小企業在資金、規模和管理方面都不能與大企業媲美,處境將更為難過。
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高玉鵬分析,“很多紡織服裝企業都是做OEM,他們只能靠走量來賺取微薄的利潤,如果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停產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不愿具名的一企業負責人表示,“只能通過管理環節來降低生產成本。”
■專業視點
本土企業已有抗風險能力
有業內人士對紡織服裝行業表示憂心,直陳若成本價格再不出現轉機,新一輪的行業洗牌或將上演。
“在高成本的背景下,大企業資金流相對充足,它們在利潤下降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下去;一批對抗能力弱的小作坊及小企業很可能死去。”上述人士說。
不過,高玉鵬對紡織市場表示樂觀,他認為本土企業經歷過金融危機后已經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再加上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服裝企業升級轉型,行業洗牌一說顯然顯得過早。
無論是自由品牌的大企業還是來料加工的小作坊,正遭受高成本的煎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