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省人工成本代工紡服企業內遷是否可行?
在東莞大朗鎮經營毛紡織代工企業的曾先生,早在幾年前就計劃著將企業遷往內地,然而時至今日,企業的內遷尚未全部完成。目前在珠三角,像曾先生他們這樣做的企業有很多。
雖然內地不同的省、市之間早在幾年前就展開爭奪內遷企業落戶的大戰,并且開出了相對優惠的政策,但是在真正實施產業轉移的時候,代工企業又開始猶豫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們都知道,代工企業主要分布在紡織服裝、玩具、鞋帽、電子等制造業,代工的環節也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這個環節。代工企業遷移也早有先例可循,遷移路線總是從發達地區向相對不發達地區,相應帶來的是產業的轉移和承接。
可以看到,相關產業從最初的歐美地區向日、韓、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再到中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現在開始向中國內陸地區轉移。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澳、臺灣地區的產業遷移曾經推動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的迅速發展。
大家普遍認為,代工企業內遷多半是為了應付員工成本上升的壓力,因為內地的用工成本比起沿海明顯要便宜一些。就以東莞一般代工企業員工的工資為例,在員工工作滿3個月且考核合格后,底薪在1500元左右。目前內地某省最低工資標準中,最高一檔也才800元,比東莞最低工資標準低300元。那么假如是一個擁有3萬員工的工廠的話,如果都按照最低工資給付,一年也要節省人工成本約1.5個億。
如果內遷僅僅是從節省人工成本的角度出發的話,長期效果并不佳。這是因為:第一,據說該代工企業內遷后,當地的員工底薪也是執行1200-2000元的工資標準。這樣該企業內遷后實際上并不能節省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即使該企業內遷后不執行深圳的工資標準,但是由于內地和沿海交流的便利,工資差距已經比較微小并在繼續縮小。7月1日,內地不少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有些地區增加幅度達到了20%以上。
因此即使目前沿海與內地之間的企業用工存在一些成本差異,未來要不了很長時間這個差異就會消失,企業內遷以節省人工成本意義不大。
如果考慮到大規模的工廠搬遷和重建費用的話,企業搬遷的沉沒成本就顯得非常大。如果企業仍然以出口為導向的話,那么工廠內遷后配套成本和運輸成本都要上升,交貨的時間也會拉長,因此對于企業的總體利益來說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換一個角度看,如果企業把節省人工成本當做內遷主要動機,那么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現在中國制造業和代工企業主要存在一個兩難的選擇——工資過高會削弱企業的成本優勢,工資太低則與體面勞動尊嚴生活的方向相悖。而中國制造業和代工企業早晚要走出廉價勞動力時代,任何企圖維持或延緩低人工成本的制造業形態,都是沒有出路的。不管廉價勞動力時代還能走多遠,靠壓低勞動者報酬盈利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特別是代工企業都將面臨巨大挑戰。
我們必須接受經濟發展規律:產業轉移不是單向的,我國在接受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同時,也需要把相對落后的低端產業繼續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同時,中國制造業企業和代工企業,只有徹底地進行轉型才是未來的根本出路。
而制造業企業包括代工企業的轉型,首先是要公正地提高員工的工資,讓員工們能體面地工作和生活,增強員工的購買力,重要的是必須讓員工充分分享勞動成果。更重要的是,制造業還是需要逐漸向服務業轉移和靠攏,讓制造業本身享受設計、采購、制造、運輸、營銷等整個價值鏈上的合理利益。同時,整個社會也不要再以“世界工廠”作為自豪和努力的目標,要努力變“最大的世界工廠”為“最大的世界市場”。但如果企業的業績始終建立在員工超負荷的勞動之上,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將貶損殆盡,發展將不可持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