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品牌根基仍淺薄 需打造文化內涵
新的一屆CHIC馬上又要到了,細數過去幾年參與CHIC的經歷,每一次都有繽紛看點。
就拿去年來說,CHIC2010·Hardrive時尚藝術長廊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成為了我CHIC之旅中的濃墨重彩。這次展覽不僅吸引了國內外時尚界和藝術界的目光,也為國內服飾品牌的發展鋪就了一個跨界平臺。
二十余位建筑、繪畫、雕塑、園藝等跨界藝術家在展場連廊處首次開設“CHIC2010·Hardrive時尚藝術長廊”。33件藝術品的展示,詮釋了藝術家們對“時尚”的獨特理解和真摯表達。
每年3月CHIC的舉辦之際,主辦方都會為國內外品牌與設計師搭建一個展示創意與時尚藝術的最佳平臺。上一屆CHIC藝術長廊的作品在大主題之下,給藝術家們留下了充足的表達空間。同時,CHIC為藝術家們提供的藝術元素,大都與服裝相關。作品多數是用與服裝紡織有關的材料制成,可以說是服裝與藝術的渾然天成,實用與審美的完美結合。
時下,服裝早已超越了“蔽體”這一最基本用途,人們對于穿著的要求也越來越上升到風格意境、個人認同等高度。往往,消費者選擇一個服裝品牌,或是一件衣服,不是看它有多貴、多好,更多的是這個品牌能傳達給我們什么。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女性先鋒藝術家唐娜的作品,她用不同的“機制東西”作畫,而不是畫筆。她的創作主題總能透過浮華的物質表面,去探尋都市白領對精神的渴望和找尋。唐娜慣用的“反喻”手法,也善于利用布料或與縫紉有關的元素。
在德國以“波普藝術”聞名的鄒操,也出現在當時的藝術長廊中,他的創作素材選用的是Hardrive的服裝輔料,被譽為“當代的丹尼沃霍爾”的鄒操,在作品中重現了當代波普藝術。
任何一個品牌都應該是有生命的,這種生命到哪里去尋找?人類文明幾千年來所創造的燦爛藝術文明興許就是最好的寶藏。
一直有人會問:為什么中國還沒有出現國際一線大牌?要知道,我們國內服裝品牌的根基還太淺薄,既然要有文化,就要有根可追,有源可溯。不是為了潮流而潮流,每一件衣服都該有一種精神。就像森馬的那句廣告詞:穿什么就是什么,讓一件衣服帶給你一個世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