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四大問題制約設計師發展
在品牌上站不住腳的國家,永遠無法在世界服裝市場上真正地站穩腳跟。人們已經清晰地達成了一個共識:中國的優秀設計師資源并沒有轉化成品牌力量,他們有些埋沒在國內,有些流失到國外。寶貴的設計師資源的流失讓整個行業痛心的同時,也同時引發了服裝設計業深層的思考。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柳冠中犀利地剖析了我國設計界的現狀,提出了中國制約設計師發展的四大問題。
“被分工”的國際地位
中國目前在國際市場中仍然處于被分工狀態,有些人總是說中國要走創新大國路線,但是,中國還沒有成為真正的制造大國,而只是加工大國,有造沒有制,現在談創新大國為時過早。
中國勞動力人才豐富、消費市場大,這是中國服裝行業最大的優勢,但是柳冠中認為這個優勢卻沒有被很好地運用起來。因為我國在很多硬指標上還達不到國際標準,比如節能減排等問題。當一個服裝品牌,在技術方面,與高端品牌的普遍標準相去甚遠的時候,又何談設計呢?現在的中國經濟其實是被全球戰略分工的,我們一直處在被分工的狀態下,國際上很多游戲規則都在制約著服裝行業的發展。柳冠中認為,如果行業里沒有人去思考這個問題的話,一直按照這個節奏往前走,那么即使我們能設計出來出色的產品,也無法走向國際、走向高端。這是一個國際大環境的問題,也是設計發展的前提。
尋求扶持卻缺少量化
中國不能培養出國際知名的設計師品牌。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所謂設計管理,并不是管理幾百個設計師,而是協調整個產業鏈中的矛盾。
2010年,清華大學設計院給工信部做了一份報告,創新機制是其中一項重點調查項目,調查對象是按照服裝生產的產值進行分類的,在如今這個一切都量化的時代,國家大大小小這么多服裝企業,量化是目前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
一個企業拉動產值,無非是資源、交通、技術和設計幾種方式。無數中小企業都說自己是靠設計拉動產值,希望國家出臺更有利于設計業的政策,那么數據在哪里?不能用數據說話,就無從下手。所以,在改善成長土壤這方面,企業也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在這個除了量化別無選擇的時代,必須拿出數據來證明你的設計,這是一條必須走出的自救之路。
設計管理缺乏戰略眼光
如果企業的資金鏈、技術鏈和抗風險能力跟不上的話,一個品牌很難徹底走出來。設計師最多只能成為一個大師,他可以被高薪雇傭,卻不能成為一個品牌,這樣的話我們國家優秀的設計師必將被高薪吸引而大量流失。
在處于時尚商業巔峰期的美國,每年各行各業涌現出的新創意,有90%是失敗的,只有10%能轉化成生產力。設計是有風險的,企業必須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如果一次失敗就會被打垮的企業,那么它很難等待破繭而出的優秀設計。我國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很弱,或者說,很多企業寧愿選擇平安的方式按照老路一直走。承擔得起風險又勇于創新、敢于挑戰設計革新的企業,少之又少。另外,我國企業的設計管理層缺乏戰略性的長遠眼光。
在設計管理方面有一個非常成功的品牌,就是耐克。在耐克的美國總部,設計部的主管辦公室是在大樓的最頂層的,設計部的主管做的是戰略性思考,但是他需要思考的不是這雙鞋子應該做成黑色還是灰色,而是需要思考耐克這個品牌要有怎樣的整體風格,怎樣才能創造出其他品牌無法模仿的、專屬耐克獨特的標簽。企業發展的基礎是產品,產品的靈魂是設計,設計部門必須擁有總攬全局的戰略性眼光,而不是局限于打版、畫圖、生產。
盲目追隨兩股“風”
如同種子必須不斷吸取陽光和養料才能長出參天大樹,一個成功的設計師,不能只憑靈感和天賦攀上巔峰,他們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設計是非常靈活的,不局限于服裝設計,設計師需要跨界思考。現在中國的設計師,普遍呈現出兩種發展態勢,一類設計師喜歡追求“西風”,模仿西方設計師,另一類則喜歡追求中國風。柳冠中認為,西方的設計比我們先進,也比我們運作得成功,我們當然可以模仿,但是大多數設計師,只模仿現象,不模仿精神。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元素一樣,系統卻完全不一樣,生搬硬套很難成功。
再有就是盲目追求中國風。傳統是要批判著繼承的,我們站在高處,是為了登高望遠,而不是一直看著腳下。要在進行所謂中國風的設計之前,想清楚中國的文化精髓究竟是什么,要真正領悟到中國幾千年古老文化的精髓,我國知名的中國風禮服設計師,幾乎都對國畫、書法、茶藝有著深刻的造詣。在達不到這個境界的時候,要老老實實地做設計,不要輕易嘗試所謂“中國風”。中國風并不是把中國紅元素、藍印花布、水墨風格拼湊在一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