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貼身之衣蘊涵的人文情意
如今的貼身之衣,如情誼卻淡化了。
衣服是人創造的,創造過程中情意。
讀過《紅樓夢》的人會被幾個情節感動過,如晴雯臨終時,寶玉去探望,晴雯有滿腹的委屈說不出來,于是堅持把自己“一件貼身穿的舊紅綾小襖”連揪帶拽脫下來給寶玉留個紀念。這是怎樣一段撕心裂肺的描述啊。封建社會中再磊落的女子也有被人不理解的時候,她即將離去,希望這一件貼身之衣留下她綿綿的情意。
誰都知道“黛玉焚稿”。當初抒寫愛情的稿子是寫在帕子上的,請注意,是用過的綢帕。依晴雯所言:“不是新的,就是家常舊的。”僅這一寶玉用過派差晴雯送來給黛玉的半新半舊的帕子,引得黛玉急掌燈,走筆寫道:“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尺幅鮫綃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第三首寫道:“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如今快節奏社會中的人已很難再領略那種纏綿之愛。即使這樣,“苦絳珠魂歸離恨天”一回中,黛玉將這寫滿心意的帕子拋至火中,還是令人震撼的。
中國古代男人的肚兜,不是出自母親或祖母之手就是出自戀人或妻子之手。長輩繡肚兜,寄寓了對后代的祝福;女性繡肚兜,則顯示了對心上人的無限情意?!都t樓夢》第三十六回中,寫一日午間,寶釵進了怡紅院,見寶玉正在午睡,襲人守在他身旁做一件鴛鴦戲蓮兜肚。寶釵悄悄走近道:“哎呦,好鮮亮活計!”襲人正想出去,結果寶釵“剛剛的也坐在襲人方才坐的那個所在”,“拿起針來替她代刺”。未想又被前來的湘云和黛玉看見,由此引起與愛情姻緣等有關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古人的貼身之衣,無論制作,還是贈與,都是與情意息息相關的,絕不同于今日的內衣廣告。
在東南沿海,古稱“疍人”的水上居民中,小伙子每逢參加龍舟競賽前,要在身上藏一件妻子的貼身之衣,最好是腰帶。沒有妻子的,可以上別人家閨女、媳婦那去偷。只要手帕、鞋襪、首飾等都行。一旦被主人撞見,凡查明是龍舟賽手的一概不究。用完要還回去,而且偷與被偷的都必須是疍人。
南亞婦女中有一種秘而不傳的“降頭術”,意為可牽住情人或丈夫的心,不讓他們棄己遠去。主要做法就是獲得他們的腰帶,系在檳榔樹干上。女人們認為這樣就能如愿。因為貼身之物具有那個人的氣息,也就等于是那個人的心或說靈魂,古人一直這樣固執地認為。
說得再遠些,中國及東亞人為病人招魂時,就是搖著病人的衣服去呼喚的,最好是用兜肚或腰帶。治療“單相思”,也是要想方設法尋來那方的貼身之衣,煮水給單相思者喝,據說就能治好這人的“病”。在這里,簡直衣服太神了,神得帶著人的體味,也帶著人的內在的看不見的所謂“魂兒”。
日本人有一個講究,將自己的貼身單衣送給別人,是親近的表示。歐洲人禁忌中則有,準備扔掉的內衣、襪子等一定要洗過再扔。他們怕將自己的汗液(生命一部分)丟到垃圾里。我曾想,洗一下不是也讓汗液流失了嗎?或許那時不像我們現在的下水道,河水會將這“生命的一部分”帶往風光旖旎的大自然的。
想一想我們先人的送肚兜、送鞋墊、送腰帶或汗巾,上面的花還要自己繡,那是何等的浪漫啊!福建畬族姑娘送給情郎哥自織的腰帶時唱:“一條腰帶三尺長,送給賢郎帶身上,真心相愛有情意,年年月月結鴛鴦。”小伙子回贈一條毛巾,也唱道:“一條毛巾兩頭青,毛巾中間是郎心;洗臉擦汗面對面,揣在懷里心連心。”動人的音符,久久回蕩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