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 牛仔褲的春天
進入21世紀,牛仔褲已經成為了各種文化中的通用語言,時尚品牌通過與牛仔褲的跨界合作,獲得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和無可比擬的影響效應。
流行文化的交融點
現如今世界上已經有700多個牛仔褲品牌,幾乎每一個品牌都會依托一種通俗的流行文化,讓自己的牛仔褲在年輕人中更受歡迎。Levi’s一直在宣揚年輕人要具備不羈的性格;Evisu的賣點是傳統(tǒng)的日本文化,在其品牌Logo上便有傳統(tǒng)的日本文字和日式圖案;Calvin Klein強調身體曲線的美感,經常在廣告中派模特半裸出鏡;而Diesel則經常強調一些口味更重的性暗示鏡頭。這些牛仔褲品牌憑借著自身文化效應成功地攻占了年輕人的心,而想從青年文化中分一杯羹的時尚品牌們便紛紛開始與牛仔褲品牌的跨界合作。
早在2007年,Levi’s便與籃球飛人Jordan有了品牌合作,推出限量版時尚品牌們看準了牛仔褲這個青年文化的基石,與牛仔褲跨界合作成為多元化銷售百試不爽的法寶。Jean Paul Gaultier首度與Levi’s合作,將單寧布設計成肚兜式內衣搭配在模特的西服之內,呈現出陽剛與陰柔并存的美感,而代表優(yōu)雅的品牌Lavin也與瑞典牛仔品牌Acne Jeans合作,將法國優(yōu)雅與Acne的極簡主義捏合為一體。英國老牌品牌Burberry更是主動放下身段,首次推出了牛仔褲。在各種不同的現象背后,牛仔褲都是流行文化背后統(tǒng)一的語言。
{page_break}
牛仔褲的宗教行為
提到牛仔褲,不得不說的則是一種流行在牛仔褲愛好者中的小眾行為——"養(yǎng)牛",也就是自己培養(yǎng)牛仔褲。這種牛仔褲的穿衣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此后變?yōu)楣腔壹壟W醒潗酆谜咧薪朴诙\告般的宗教儀式。"養(yǎng)牛"短則一年,長則三五年甚至十年,需要買回由最好的單寧布制成的傳統(tǒng)牛仔褲,并且是一致的深色。玩家需要靠穿著使它褪色,并且使各個區(qū)域褪色程度不同,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貓須"是分辨一條牛仔褲"養(yǎng)"得好壞的關鍵,即由于長期褶皺褲腿內側所形成的花紋。 在養(yǎng)貓須的時候有一個固定的姿勢,兩腿膝蓋朝外,腳心相對,形成一個大闊口的"八"字。
"養(yǎng)牛"的原則是褲不能離身。大多數人一年只穿一條褲子,實在太臟了他們也會洗,但洗的次數越少越好,因為水和洗滌劑會加速牛仔布料的褪色,那樣就達不到自然褪色的效果。如果實在粘得臭得受不了了,就趁出大太陽的時候曬曬,那也是唯一人褲分離的時候,牛仔褲的汗水全都蒸發(fā)掉了,異味也蒸發(fā)掉了。不過太陽一落山,褲子馬上又回到人身上。
玩家們很不喜歡春天,因為潮濕天臟褲子容易生霉。那時候只能把不穿的牛仔褲裝在密封柜里,一天一天地挨過去,等到雨季一過馬上拿出來曬曬再穿。"養(yǎng)牛"的過程復雜而漫長,這種行為在一般人眼中看來顯然十分瘋狂。但是對于儀式感,這時牛仔褲無疑已經上升成為一種具有信仰的圣物。
男人需要牛仔精神
早在2010年春夏男裝周上,眾多品牌推出的牛仔褲便預示著牛仔褲在新的一個流行季中仍將大行其道。果不其然,在2010秋冬男裝周上,著名街拍博主Scott Schuman便在秀場外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了眾多型男用牛仔上衣與牛仔褲疊穿搭配的勝景。牛仔褲之所以能夠獲得如今日的成功,除了其耐穿易搭配,以及是所有通俗文化背后的語言之外,成為一個樂觀自由、有男性氣概的牛仔是任何男人都不會拒絕的形象。
就像Wiki中給出的解釋:"牛仔褲代表著美國西部文化。"英格蘭球星Beckham在受傷確定無法參加本屆世界杯之后,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時便身著一身牛仔裝扮。這似乎在向人們宣告:"我仍然是個打不垮的老牛仔,我會回來的!"而這也正是牛仔褲在男性世界盛行的最終解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