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千萬出口退稅成空 四企業罕見起訴福州國稅局
福建省福州市國家稅務局最近有點煩。
“四家總部在福州的企業起訴福州市國稅局,近期都已經在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法院相繼開庭,但尚未宣判。”6月18日,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四家企業都是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最后指定倉山區人民法院審理。”
據其透露,這四家企業向法院提起的訴訟合計為6宗,涉及被追繳或不予退稅金額約4110萬元,全部產品價稅合計約達3.12億元。
“國稅部門被企業告上法庭,在全國范圍都十分罕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一位會員對本報記者說,“稅收體現的是國家公權力和公民私權利之間的關系,此案對稅務爭議與納稅人權益保護具有指引性意義。”
然而,盡管已經對簿公堂,這些企業依舊顧慮重重,婉拒了本報記者的采訪要求。
四家企業此案的委托代理人福建拓維律師事務所,也以“此案正在審理中,不方便發表過多評論”為由,拒絕了記者。
“如果不是實非迫不得已,企業怎敢去告稅收執法機關?”上述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表示。
十幾家涉案企業無從選擇
福州市國稅局當上被告,在于其2011年1月下旬作出的6份《稅務事項通知書》,認定福建省出版對外貿易公司等四家企業接受安徽、江蘇等地企業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決定不予退稅并全數追繳已退稅金額。
“這四家企業當時都向福建省國稅局申請了行政復議,但對方未作任何說明即作出維持的復議決定。”前述消息人士說。
4千萬出口退稅成空 四企業罕見起訴福州國稅局
此事還驚動了福建省政府有關領導,該領導曾召集并責成福建外經貿主管部門、國稅局、相關企業等進行多次協調,但卻無果而終。
“狀告福州市國稅局的雖然只有四家企業,但因此被追繳退稅的福建企業多達十幾家,不予退稅和追繳的金額高達數億元,國稅部門的這些行政決定已對福建的外貿行業產生了極大影響和沖擊。”該人士表示。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稅務行政復議規則》,申請行政復議的,必須依照稅務機關根據法律、法規確定的稅額、期限,先行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和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才可以在繳清稅款和滯納金以后或者所提供的擔保得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確認之日起60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也就是說,只要稅務機關作出不予退稅或追繳決定,其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行,企業必須按期如數繳納,否則不僅無權申請復議或提起訟訴,更可能因此涉嫌違法。”上述人士稱。
“聽說有企業因此解散了員工,一走了之,更多的企業則轉行了。”上述消息人士說,“出口退稅一直是外貿企業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不予退稅或追繳之后,這些企業就沒了活路,且申請復議和提起訴訟曠日持久,要有一定的實力去支撐。”
該人士認為,此番涉案的十幾家企業齊刷刷采取息事寧人的方式,并不直接證明他們真的存在問題。
撇開此案是非,福建外貿企業形勢嚴峻已是不爭事實。據福建海關統計,今年4月份,福建出口72.96億美元,同比增0.6%,當月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3個百分點。
“全省外貿狀況不容樂觀,目前是最困難的時候,如不能迅速有效地扭轉局面,后續出口增長壓力將持續加大。”福建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廳長林昌叢在日前召開的新聞媒體協調會上說。
“行政行為自相矛盾”?
“福建出版外貿等四家企業對福州市國稅局提起行政訴訟的理由是,福州市國稅局作出的《稅務事項通知書》,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程序嚴重違法;其具體行政行為無法律依據,適用法律錯誤;原告的對外貿易行為合法、正當,應予退稅。”前述消息人士透露。
該人士還認為,此案關系到福建省外貿行業發展方向及生存模式。
據其透露,這四家企業超過4千萬元的出口退稅案值,系2007至2009年間,這些企業分別向江蘇省宿遷市、安徽省宿松縣、東至縣、祁門縣、旌德縣等地的28家生產企業,購買價稅超3億元的服裝、織帶等貨物出口到國外,此等交易共取得3187份增值稅專用發票。
令這四家企業感到不解的在于,他們取得的上述增值稅專用發票,已經在福州市國稅局通過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審核,并按相關規定確認無誤后,才辦理了退稅手續,但福州市國稅局后來卻以這些增值稅專用發票全部虛開為由,向四家企業追繳不予退稅款項。
福州市國稅局的依據是,與這四家企業發生交易的生產企業所在地國稅稽查局,曾向其發來《已證實虛開通知單》(下稱《通知單》)和《確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證明》(下稱《證明》),均以表格匯總的形式,羅列這些生產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全部系虛開。
“僅以表格匯總未附任何證明材料的情況下,未按規定作任何調查,就簡單認定增值稅專用發票虛開,事實根據明顯不足。”福建一位稅務律師認為,“至少應該有何種虛開、何時虛開以及虛開的過程認定和證據。”
上述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此案庭審階段,這四家企業的代理人福建拓維律師事務所已經指出,根據我國稅務總局《增值稅抵扣憑證協查管理辦法》,包括《通知單》在內的協查信息在法律性質上均屬于證據線索,而非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福州市國稅局在不作核查、無證據的情況下,直接采納生產企業所在地的國稅機關出具的自相矛盾的文件,違反行政法上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福州市國稅局在庭審答辯時稱,其作為征管局,生產企業所在地國稅機關對這起涉稅案件進行實質審查之后做出的處理決定具有合法性,其僅需對對方稅務局所做的處理結果做到審慎的表面審查即可。形式單一并不代表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確定性、合法性。
根據雙方舉證,與成為原告的四家企業發生交易的生產企業所在地國稅機關,此前向福州市國稅局出具的回函已證實不存在不予辦理出口退稅和暫不辦理出口退稅的情形,福州市國稅局也是據此為各出口企業辦理了出口退稅。但同一機關在相隔數月后,又就同一事實以一份簡單的《證明》和《通知單》否定自己。
“這無疑是一種自相矛盾的違法行政行為。這四家企業與生產企業交易過程中,已通過福州市國稅局的出口退稅管理部門在向出票地稅務機關核實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開票資質等后辦理了退稅手續,基于對稅務機關的信賴,這四家企業才繼續與生產企業開展業務。”原告企業的代理律師在庭審中表示,“福州市國稅局在收到《證明》和《通知單》后,未按法定程序進行調查,徑行作出《稅務事項通知書》屬于程序違法。”
原告企業的代理人福建拓維律師事務所在庭審中還指出,福州市國稅局作出《稅務事項通知書》的適用法律依據,主要是《出口貨物稅收函調管理辦法》和《出口貨物稅收函調辦法》,但實際應當適用《增值稅抵扣憑證協查管理辦法》和《稅務稽查工作規程》,顯屬適用法律錯誤。
對此,福州市國稅局認為原告方的觀點乃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狹隘理解。法律、法規是全國或較大區域內普遍適用的規范,具有概括性和原則性的特點;其他規范性文件則是為了適應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特殊性而做出的具體規定,因此,必然可以作為行政機關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依據。
“與這四家企業發生交易的生產企業,有的現在已經注銷,而注銷企業必須提供《注銷稅務登記申請審批表》,經稅務機關核實后方可進行最后清算,有稅務問題怎么能注銷?”上述消息人士說,“這四家企業已盡了作為對外貿易出口企業的審慎義務及審查職責,稅務部門對交易對方的生產經營能力和納稅情況的回函及發票認證,就是明證。”
原告企業的代理人福建拓維律師事務所也在庭審中提出,正確的做法是,福州市國稅局收到生產企業所在地國稅稽查局的查詢函件后,應對這四家企業的交易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并根據調查查明的情況依法處理。
“從約束公權力、保護納稅人權利出發,應該是執法機關對其行為負舉證責任,而不是讓對方自證其罪。”上述消息人士認為,“稅收執法機關執法意識、執法能力有所欠缺,執法人員違反法律規定,可能造成并加劇稅收執法機關與納稅人的矛盾,給納稅人造成不利的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