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百年發(fā)展史
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吳貽芳,還有世界知名核物理學家吳健雄博士、趙四小姐趙一荻女士、宋美齡女士、上海灘名媛詹潔梅女士,作家、詩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張幼儀女士和郁達夫之妻王映霞等穿過的旗袍6月29日開始亮相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舉行的海上名媛旗袍展。旗袍在它的百年發(fā)展中,有很多變化,從衣襟、袖口到開衩,這些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呢?海派旗袍的歷史與藝術魅力到底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遷?
旗袍百年的變遷
旗袍局部刺繡
旗袍局部刺繡
旗袍局部刺繡{page_break}
旗袍局部刺繡
趙四小姐(左三)年輕時與女性親友們在上海,全都身著旗袍
嚴幼韻穿過的旗袍{page_break}
吳貽芳穿過的旗袍
宋美齡穿過的旗袍
趙一荻穿過的旗袍{page_break}
據(jù)報道,旗袍的發(fā)展,從清末到今天,已經(jīng)走過了百年的歷程。在這一百多年中,有很多的坎坷和變遷。回顧旗袍歷史,上世紀20年代初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jié)點,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旗袍從宮廷走向了民間,從滿族走向了漢族,并為大量的漢族婦女所接受。
上海是海派旗袍的發(fā)祥地。旗袍在上海這塊土壤上,吸納了傳統(tǒng)服飾的樣式,吸收了西方服飾的一些元素,進行綜合改制,改良以后成為一種新型的款式。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旗袍,原則上都應該叫“海派旗袍”。
說到旗袍,其實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京派,一個是海派。所謂的京派旗袍,就是我們所說的早期滿族婦女穿的旗裝。京派與海派本來指文人的一種文風,兩種不同的風格,本身沒有什么褒貶之分。某種意義上,京派代表了北京,北京當時聚集的人群當中,是前清的那種遺老遺少,軍閥、官僚等等,還有很多是政客。他們還保留了封建社會的一些思想,比較正統(tǒng),包括對女性的要求。按照傳統(tǒng)要她們恪守婦道、三從四德。對西方文化他們一般采取的是一種抵觸的態(tài)度,不大容易接受,不愿意開放。
但海派不同,海派本身是一種殖民地文化。所以有人說,京派是黃土文化,海派是海洋文化。海派比較開放,海納百川,對西方外來的東西比較能夠接受。海派的誕生地上海是一個能夠融會中西不同文化的地方,服裝上也是這樣。京派的服裝面料用傳統(tǒng)絲綢比較多,它的服裝比較寬闊、寬大,上面用了很多的裝飾。海派旗袍發(fā)展到后期,用了很多西方國家的面料。裁剪上把旗袍做得更加襯身適體,更加體現(xiàn)東方女性的婀娜身姿。包括領子、袖口、腰身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說上海是海派旗袍的發(fā)祥地。旗袍在上海這塊土壤上,吸納了傳統(tǒng)服飾的樣式,吸收了西方服飾的一些元素,進行綜合改制,改良以后成為一種新型的款式。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旗袍,原則上都應該叫“海派旗袍”。
旗袍曾經(jīng)成為國服
說到旗袍的歷史,還有一個時間節(jié)點非常重要,那就是1929年。這個時候北伐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國民政府已經(jīng)成立。1929年的4月16日,國民政府首次頒布了一個《服制條例》,這個條例正式確定了旗袍的國服地位,第一次把它寫進典章。以前我們漢族婦女穿旗袍完全是一種自愿的行為。但是從1929年的4月16日以后,就有一個嚴格的規(guī)定,旗袍被定為一種正裝,在重要的慶典、節(jié)慶、禮儀性場合,中國女性必須穿著旗袍。比方說,女學生在升國旗的時候,在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等重要場合,都必須穿旗袍。
1930年代以后,旗袍的變化越來越多。大量的西方服裝元素進來,大量的西方面料被采納。很多服裝設計師從西方的服裝中吸取了養(yǎng)分,吸取了靈感,對服裝進行了改良。我們從傳世實物上可看到旗袍的變化,有的做得非常精致,用的面料非常高貴,有些面料和巴黎的時裝、晚禮服的面料是一致的,甚至在流行時間上也只相差一個多月。那時常常是巴黎出現(xiàn)的一種面料,也許一個月以后就在上海出現(xiàn)了。旗袍的制作變化也很大,越來越顯露出東方女性特有的身材特點。
1930年代是旗袍的巔峰時期,旗袍的開衩越來越高,幾乎到臀部,露出了整個大腿。和旗袍相配的鞋也是西方流行的高跟鞋,高跟鞋的跟也是很細很高。這種旗袍和我們現(xiàn)代觀念上的旗袍已經(jīng)很接近了。
旗袍淡出生活
1940年代以后,由于戰(zhàn)爭的關系,旗袍的流行速度慢慢趨緩,但還是婦女的最愛。1940年代的旗袍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平面裁剪變?yōu)榱Ⅲw裁剪。原來旗袍的裁剪方式是袖子和袍身連在一塊,到肘關節(jié)以下加了一幅。后來的旗袍,則將袖子制作成筒狀,也叫筒袖,做好了再裝上去。有的還用了襯墊,用一些絲綿等厚實的面料。第三個特點,在1940年代以前,旗袍主要是用紐扣,1940年代以后,則出現(xiàn)了拉鏈。拉鏈出現(xiàn)以后,整個旗袍,尤其在胸、腰和兩肩等部位顯得更加服帖,穿著起來也更加方便。
195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風波不斷,國民經(jīng)濟衰退,婦女漸漸地遠離了旗袍,開始穿列寧裝、兩用衫、便裝等等。但是旗袍還是在生活中存在的。我們的一些國家領導人夫人包括宋慶齡女士、陳毅市長夫人張茜女士,在重要的出訪活動中還是穿著旗袍。宋慶齡女士一生鐘愛旗袍。到宋慶齡故居,打開她的衣柜,保存下來的衣服幾乎都是旗袍,有皮的,有綢的,有緞的,有紗的,有絲的,各種各樣。
1960年代以后,因為“文化大革命”,掃“四舊”、破資產(chǎn)階級思想等等,在中國大陸,包括一些重要的領導人也不再穿旗袍了,旗袍似乎從我們的生活當中漸行漸遠。但在港臺地區(qū)仍然保持著它應有的地位。
旗袍為什么經(jīng)久不衰,能夠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因為它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大家。東方女性的身材和西方女性的身材不一樣,思維方式也不一樣。近現(xiàn)代西方女性穿衣服喜歡暴露,追求的是一種性感,尤其是像地中海、歐洲一帶,而且衣服上有很多的棱角。但是東方女性含蓄、柔美,身材與西方女性不一樣。西方女性的肩膀比較寬,臀部比較寬大,而且后翹。東方女性削肩,有的平胸、細腰、圓臀等等,這種身材穿著旗袍恰好顯示出她特有的魅力。
因為腰比較細,臀部比較寬,東方女性穿著旗袍后從正面看,由肩膀到胸部、腰部和臀部,整個造型形成一個X形;從側面看,背部和臀部突出,腰部微縮,外形形成了一個S形,正好把東方婦女的曲線盡情地展現(xiàn)出來。所以它得到了東方女性的青睞,盛行不衰。
另外旗袍的搭配上也和別的服裝不一樣。當時宋美齡穿著旗袍走在國際舞臺上,在美國國會進行講演,將旗袍和西方裘皮大衣搭配,或和西裝搭配,日常還與毛線衣搭配,非常靈活。中國服裝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可以說沒有一件衣服像旗袍這樣擁有魅力,一直延續(xù)到今天。{page_break}
觀念變化旗袍風尚
旗袍在它的百年發(fā)展中,有很多變化,從衣襟、袖口到開衩,這些變化是怎樣發(fā)生的呢?它跟很多的風尚即所謂流行觀念有關。
旗袍的風尚,我們主要是以上海為例。先講一個問題,從束胸到天乳運動。20世紀初,上海的女子雖然風氣很開放了,但還是受到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對身體的曲線羞于暴露,很多女孩子都穿很緊的內衣,當時盛行一種“平胸美學”,把自己的胸部束得跟未曾發(fā)育的女性一樣。尤其一些青春期的女孩子更不好意思暴露自己的胸部,她們穿著一種叫小馬甲的衣服,用一排紐扣把胸部細密的包裹起來。這種服裝習慣,對女性身體是有害的。當時一些開明人士,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到海外留學的人士呼吁,應該去除女性的小馬甲,解放女性的胸部。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天乳運動”。很多大城市的婦女把小馬甲摒棄了,換上了一種新式內衣,把自己的曲線露出來。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旗袍。
受社會思潮的影響,婦女的舊觀念也發(fā)生了改變。她們覺得對身體的暴露,不再像以前一樣感覺非常的羞澀,她們覺得這是一種人體美、自然美。
到了1930年代,短袖旗袍和無袖旗袍開始出現(xiàn)。對于當時的時尚女性來說,可能冬天也在穿無袖的旗袍。我們發(fā)現(xiàn)旗袍的款式慢慢越來越大方,甚至可以說越來越暴露。
從旗袍的衣袖長短和下襟長短變化,我們看到了一種社會的風尚。它的搭配——下邊應該穿什么襪子、什么鞋也有一系列的變化,發(fā)展到后期,透明絲襪引進以后,旗袍的衩就越開越高。這些風尚的變化,改變了旗袍的長短,甚至后來改變了它的材質取向。我們現(xiàn)在覺得旗袍、絲襪和高跟鞋是三位一體、天然形成的。事實上不是這樣,因為高跟鞋的進入,也是后期的事情。在早期,和旗袍配的,也是布鞋或平底皮鞋之類。{page_break}
旗袍女子·學生派
不同的女性因為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職業(yè),就可能對旗袍有不同的的需求。比較普遍的是按照門第職業(yè)進行分類,在穿衣風格方面可分三大類:女學生職業(yè)派、舞女明星派、公館太太派。
我們先看女學生派。
在當時的社會結構里,女學生派是當時新女性的代表。北京、天津這些大城市,女校、教會女中、女子大學都非常多。女孩子進學堂,穿什么呢?民國服制條例規(guī)定旗袍作為國服。在1930年,有很多的中學、大學相繼把校服規(guī)定成旗袍。顏色都很清純,質地比較樸素,代表了當時女學生的旗袍風尚。雖然質地比較樸素,但款式很新。當時女學生的活動也很多,要出操、要打球,校方規(guī)定在現(xiàn)有旗袍上,下擺提高一寸,到膝蓋以上,袖子也是采用西式的裝袖,這樣比較貼體。
除了女中學生以外,還有一些女大學生,這些女大學生處于學生和職業(yè)之間,比較成熟,對美的追求比中學生也更加大膽。上世紀30年代,燙發(fā)、穿著短旗袍的女大學生一般是比較常見的。
旗袍女子·舞女明星派
胡蝶是當時的電影皇后,雖然她聲名鵲起,但事實上,明星的地位不是很高,當時人們往往把她們跟舞女、交際花分為一類。可以想見,這種職業(yè)特點會要求著裝要能夠吸引關注。這一類女士的旗袍樣式,就比較大膽、比較出位。1929年,在長沙有一種叫耐梅裝的衣服引起轟動,使長沙婦女紛紛效仿。什么叫“耐梅裝”呢?就是這衣服因上海女明星楊耐梅而得名。據(jù)當時記載,她到長沙演出時穿的衣服是“衣薄如蟬翼,肌膚畢呈,袒胸露臂,上無余衣,下無裙褲”。1932年,上海有一個有名的交際花叫薛景園,也是別出心裁,創(chuàng)出了一種流行趨勢,在衣服四周都綴上比較大的花邊。當時比較新奇的女士都紛紛效仿。當時的報紙對這種女明星、舞女、交際花的著衣風尚,還有一些報道。1929年民國日報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很多摩登女性穿起華爾紗的旗袍,有意露出里面的襯帶,顯得影影綽綽的。這種旗袍,基本是透的,很薄,里面又穿著很薄的內衣,真的達到“肌膚畢呈”的地步。在1930年代以后,由于社會觀念的開放,女士的審美觀、擇衣的大膽程度,已經(jīng)達到了很前衛(wèi)的程度。
旗袍女子·公館太太派
她們的社會地位一般比較高,要么自己出身名門,要么嫁的丈夫地位比較高,比如律師、銀行高級職員等。這類太太的打扮都比較高雅。因為有這種社會身份和地位,經(jīng)濟條件又非常好。她們的選擇肯定和女學生、舞女明星有很大的區(qū)別。她不用像女學生一樣樸素,更不屑于像舞女明星那樣招搖。她們的旗袍,非常雅致、典雅,顯示自己的身份,而且不露聲色,她們選擇的面料很獨特,一般人扯這種旗袍面料的時候,可能在成堆的面料里選,但一些比較講究的公館太太們,會專門為她們的旗袍選擇一種獨幅面料,根據(jù)她們的要求來織的,可能她們的旗袍只有一件。現(xiàn)在的明星還會產(chǎn)生撞衫的情況,但那時候不會,一件面料就是為專門為這位公館太太量身定做的。一般的公館太太,不在一般的裁縫店里做。當時,上海最大的一個裁縫店就是鴻翔公司。鴻翔的師傅手藝非常好,當然要價也非常貴。公館太太一般就去鴻翔公司去做。面料很講究,款式也很雅致。公館太太這一類里,頂尖人物可以說是宋慶齡、宋美齡了。宋美齡非常喜歡穿黑色絲絨旗袍,她穿著旗袍,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把東方女性的風采展示在世人面前。{page_break}
旗袍與時尚文化
胡蝶是當時的電影皇后,讓她做陰丹士林布旗袍的代言人,號召力比我們現(xiàn)在的明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這個廣告,非常的講究。據(jù)說陰丹士林布做旗袍顯得非常簡潔大方,沒有任何裝飾。但是胡蝶在頸部套了一串項鏈,這個項鏈是價值連城的。所以陰丹士林布做的服裝張力非常大,既顯得高貴,也可以顯得樸素。
在當時,要做旗袍,可以選擇很多的途徑。可以到大時裝店做,像鴻翔,可以找裁縫師傅定做,也可以上門收貨。還有一些手比較巧的,可以自己來做。當然,比較能夠引領時尚的旗袍,肯定不是出自小裁縫或者個體戶之手。當時的時裝公司比較有名的是鴻翔公司,金鴻翔、金儀翔兩兄弟創(chuàng)建起來的。云裳時裝公司也從他們那兒挖了不少裁縫師傅。鴻翔公司不滿足于現(xiàn)有狀況,不停對自己的產(chǎn)品進行推介、包裝,請一些明星做代言,跟時裝選秀結合起來,做很多的商業(yè)廣告。
1935年10月23日,胡蝶跟潘有聲結婚的時候,鴻翔公司的老板金儀翔就親自做了一件衣服送給她,這件衣服上綴滿了100只蝴蝶,暗合胡蝶的名字。這個事情一出,非常轟動,鴻翔公司不失時機地把胡蝶的照片印成五六英寸大,發(fā)給顧客。1946年他們還贊助了上海的選秀活動。這個活動的旗袍就是由鴻翔出資贊助的。這讓鴻翔在旗袍、在時裝界的號召力上蜚聲上海。
時裝公司和電影界、娛樂業(yè)聯(lián)手打造了服裝的時尚潮流。當時的上海,都市文化發(fā)展非常繁盛。像電影、話劇、期刊、報紙、雜志、攝影廣告,都非常繁盛。對旗袍時尚的引領也是起了一種推動作用。當時的報紙和雜志開了很多專欄,有服裝的專欄,聘請了很多畫家為它們做時裝設計,還報道了很多選美、時裝大賽信息。當時的電影公司也有一批時裝設計師,每次有新電影拍攝的時候,他們根據(jù)明星的氣質、身材設計一批新款旗袍。電影放映以后,社會上就會引起反響和轟動,很多女士就會效仿電影中明星的旗袍來做一些旗袍。話劇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播媒介。
旗袍的審美構成
在了解了旗袍的歷史,同時也知道了旗袍背后的故事以后,我們再來看一看旗袍的構成。每一件旗袍都由很多元素構成,包括面料、款式、色彩、圖案、裝飾以及制作工藝。絲織品在旗袍面料中用得非常廣泛,因為中國是個絲的國度。其次棉布,包括剛剛說的陰丹士林布。絲綢與棉布,是中國婦女,尤其是民國婦女的首選面料。另外,旗袍的面料,也跟穿著的季節(jié)有關,在冬天穿的旗袍,還要借助于很多的內襯。內襯種類比較多,像駱駝絨、天鵝絨,更高貴的就是裘皮了。在民國的時候,一些富貴之家,用裘皮的比較多。平民百姓用絲棉或棉花做的棉旗袍也比較多。夏天比較多的是用紗羅。受西方服飾文化的影響,鏤空的面料源源不斷地進來,被廣大婦女選擇。這種透空面料不僅透氣、涼爽,更主要的還反映出一種氣質,另外還帶有一點浪漫。
早期的旗袍款式主要采用平面裁剪。后期則是完全用立體裁剪。一件衣服,如果要做得襯身適體,可不是像我們一般的師傅測量兩圍、三圍、長短就可以。真正上好的一件旗袍,它的制作過程中,服裝師傅要測繪的點,最高的有36個,這樣做出來的旗袍,才完全是為你度身定制的。
說到旗袍的袖子,變化就更多。有長袖、短袖,甚至于無袖。有的甚至把肩都露出來。旗袍的長短也有變化,早期的京派旗袍是長的。但海派旗袍改變了這個現(xiàn)象,漸漸露出了高跟鞋。甚至露出了絲襪,把旗袍的長度漸漸縮短。有的甚至到了膝蓋這個部位。但是一度又開始流行長旗袍,走起路來衣邊掃地,拖在地上,這種旗袍多用做夜禮服,平常生活中穿這種服裝,肯定很不便。
旗袍的領子變化更多。有的時候流行短的領子,短到幾乎沒有領子,在1933年以后,一度出現(xiàn)無領旗袍,只有一個圓的領口。再夸張一點,旗袍的領子朝下,挖成一個U字,又出現(xiàn)V字領,一直到胸部大開門,甚至還出現(xiàn)了小西裝領、翻領,但更多的還是元寶領,這是旗袍比較重要的一個元素。旗袍領有時候短到幾寸,高的時候甚至高到耳際,領口有的用一粒紐扣,有的用兩排甚至三排、四排紐扣。
旗袍的色彩與圖案
旗袍的色彩,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顏色都可以選擇。總而言之,年輕婦女用的色彩比較跳躍、比較鮮艷,有大紅的、蔥綠的、嫩黃的。30歲以上的婦女,可能會選擇比較沉穩(wěn)的顏色,如灰黃、藍灰、灰綠、咖啡色等。到了50歲以上,比較多的選擇黑色。
說到圖案,旗袍紋樣變化就更加豐富了。在封建社會,中國人無權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比如龍鳳紋樣,在封建社會是不能隨便用的。但到了民國時期,有人會把龍鳳紋樣繡到了自己的旗袍上,這也是比較普遍的。但30年代以后,受歐美服裝風俗的影響,傳統(tǒng)的梅、蘭、竹、菊、龍鳳、花卉用得越來越少,抽象的幾何形用得比較多。比如說條紋,就有直條紋、豎條紋和斜條紋。網(wǎng)格紋、凌紋、波紋也比較多,這類紋樣一般體形瘦的穿著效果比較好。體形胖的要穿直條文。抽象的花卉用得更多,有些人把花卉紋樣進行變形組合,形成幾何紋樣,尤其適合年輕女性。
旗袍的制作工藝
中國旗袍的制作技藝,和西方服裝的制作方式完全不同。一件旗袍,面料的優(yōu)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做工。總結出來,有9字秘訣。首先是“鑲”,鑲邊工藝,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邊鑲在旗袍的領子和邊上。第二是“嵌”,用一根細的線,以不同的布料把它包裹,在布料夾縫之間鑲嵌。第三是“滾”,滾邊就是把布條斜裁好,小時候我們見過做鞋子時一種滾條,就是這樣的。能夠增加衣服的牢度,一般在衣服的袖口、里邊最外一層。第四是“宕”,它和滾不一樣,滾在最外面,宕在最里面。第五是“盤”,指盤鈕的工藝。一件旗袍有時候用工的費用還不及一副紐扣的費用。所以盤紐是一種重要的工藝,一個上好的師傅可以盤出上百種花樣。第六是“繡”,用繡針代替畫筆,用細的繡線代替顏色,用不同的針法,上下穿刺布料,根據(jù)需要刻畫圖案。第七是“貼”,用布料貼圖案,貼了以后把周邊用線縫住。第八是“繪”,手繪用得比較多,有潑墨的,有工筆的。在海派旗袍中,用工筆的比較多一些。第九是“釘”,就是用一種光片料珠,把它制作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小小的,在旗袍上釘出紋樣,在燈光的照射下,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反光,有一種特殊的效果。

2、本網(wǎng)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wǎng)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wǎng)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 中小科技型企業(yè)的福音:關于平臺經(jīng)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征求意見稿)
- 木棉道 · 中國雅事 | 插花,居室一抹香
- 為打開國際市場 擴大山西知名度省長帶隊攜知名品牌亮相進博會
- 山西省紡織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毛麻絲產(chǎn)業(yè)科技服務隊在大同中銀紡織服務
- 虎門服交會早知道:第2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虎門時裝周備戰(zhàn)會召開
- 富民快訊:2020虎門富民時裝節(jié)11月20日—21日與您盛情相約
- 大朗快訊:第十九屆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chǎn)品交易會圓滿落幕
- 木棉道時尚秀場:虎門時裝周“陌上木蘭·扶搖”時裝發(fā)布會預告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