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橫行背后的無奈 實體店變“試衣店”
只試不買的人咋這么多
劉女士在商業街經營一家品牌服裝店,服裝樣式定位在年輕群體,隨著網購日漸受到年輕人的推崇,劉女士的“噩夢”就來了。“總有一些年輕人,只來試,卻不買,”劉女士極為無奈地告訴記者,夏天衣服新品更新快,年輕人的眼光也跟進得快,每到新品上市的時候,不少衣服都會在賣出前遭受到試衣者的多次“蹂躪”。
“顧客來試衣服,我們很歡迎,試完不滿意也屬正常現象,但是,有些人明顯不是來買衣服的,試完之后本人明明很滿意,卻不買。”最讓劉女士苦惱的是,夏天的衣服顏色鮮艷,很多都不耐臟,被反復試過之后有明顯的污跡,很難脫手,畢竟沒有哪位顧客愿意買被試過多次的衣服。
“試衣族”讓商家很無奈
6日,記者又走訪了商業街、威海路以及各大商場的多家服裝店,發現不少商家都面臨如劉女士一樣的難題,尤其是品牌服裝店更是首當其沖。在煙臺路一家大型商場某品牌女裝專賣店,記者看到不少年輕人在挑選衣服試穿。店里的導購王小姐告訴記者,由于該品牌服裝以年輕時尚主打,所以非常受年輕人的喜歡,銷量也不錯,但同樣面臨著諸多只試不買的情況。“有時候顧客到店里之后直接走到某款衣服面前,拿起來就去試衣間試穿,試完之后很滿意地走了,卻不買,這明顯就是在網上看好來試穿的。”王小姐表示,顧客就是上帝,無論如何也不能反對顧客試穿衣服。
威海路一家服裝店老板孫先生則告訴記者,還有很多顧客在店里看好衣服,卻覺得在網上購買能更便宜,記下貨號以及尺碼之后再到網上淘。“只試不買的人不少,但她們不買咱也不能趕客,不過這種客人遇到多了,對正常經營會有影響。”盡管不能攆客,但孫先生也對日漸增多的“試衣族”煩不勝煩。現在不少服裝店直接撕掉商品貨號、藏起吊牌或用加貼標簽等方式應對“試衣族”,她也考慮過效仿這種方式,但感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試衣族”年輕人居多
隨后,記者隨即采訪了多名在商業街逛街的市民,發現不少市民都有過充當“試衣族”的經歷,其中以80后年輕人居多。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小張說,她自從上大學時就喜歡網購,她的服裝鞋帽、甚至背包都在網上購買,不僅方便,很多價格也比實體店便宜。但網購只能看不能試卻讓小張很苦惱,碰到價格稍貴的衣服,為了買到尺碼合適,小張會到實體店先試穿再決定,有時候逛街時看中的衣服小張也會記下貨號和尺碼,轉戰淘寶淘個價格更便宜的。
經營服裝店多年的王女士也表示,只試不買的“試衣族”更多的是年輕人,“中年人沒有那么多時間,網購的也少。只試不穿的主要集中在年輕人身上。”王女士告訴表示。
面對愈發增多的網購“試衣族”,從事服裝行業多年的張先生卻并不擔心,“因為實體店的售后服務是很全面的,而這正是很多網店的軟肋。”張先生分析稱,網上銷售的衣服確實有很多比實體店價低,但售后服務卻不如實體店。網購雖然便宜,但是陷阱也很多,而且網店質量難以保證,魚龍混雜,未必能買到百分之百的正品。一旦出現網購糾紛,消費者也會很麻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