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會正式閉幕 盤點倫敦奧運會上的中國風
倫敦奧運完美收官,在奧運賽場中國運動員在各自的競技舞臺上表現得相當搶眼;而在場下,在倫敦的街頭巷尾,“中國元素”也是相當的搶鏡——從服裝到機械、從吉祥物到小徽章,“ Made in China” 已經成為倫敦產品的中堅力量。除此之外中國話、中國漢字、中國超市、中國餐廳、甚至是中國企業的廣告我們都隨處可見,看來在倫敦這場“最炫中國風”刮的是相當的迅猛。
看到“中國制造”已不再驚訝
作為世界的加工工廠,倫敦奧運會最大的中國元素之一莫過于著名的“Made inChina” 。在倫敦任何一家商品店里,我們幾乎都能看到吊牌上醒目的“Made in China” ,這也讓前來購物的中國人甚是頭疼,一位來自浙江的大媽就說,“咱從中國來不能把中國的東西再從英國搬回去,這樣太虧了,所以眼睛要放亮點”。
不過即便你再小心挑選,買到“中國制造”也是難以避免,就連奧運特許商品也都是中國制造,大到毛絨玩具、小到鑰匙扣徽章,據英國官方統計顯示,這些必帶的紀念品竟然有62%都是中國制造。當然奧運會中的“中國制造”遠不止這些紀念品,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絢麗的煙火,便來自中國瀏陽。
中國廣告遍地開花
經濟增速的加快也讓中國的企業紛紛跨出了國門,記得記者尚未抵達倫敦還在漢莎航空飛機上時,就在雜志上看到了中國某國產手機的廣告,而到了倫敦這款手機的廣告竟屢次在繁華地段出現,據說在倫敦的銷量還是不錯的。
在倫敦擁有鮮紅色的雙層巴士幾乎和大本鐘一樣,是英國重要的文化符號,倫敦的城市標志之一,這些巴士不但都是中國制造,而且在奧運期間有400輛巴士印上了“平凡中國人不平凡的故事”字樣,這些巴士穿梭在倫敦的各個街道引起了當地市民的關注。不過當一位英國記者問本報記者這句話如何翻譯時,記者確實傻了眼,中國漢字翻譯成英文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公益廣告的主角不是孫楊、劉翔、李娜這樣赫赫有名的奧運明星,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國
平凡人物——白發蒼蒼攜手環游世界的花甲背包客、立志把馬拉松當做后半生事業的退休老人、有一顆不再健康的心臟卻滿懷愛心的花式籃球第一人等等。這些平凡的中國形象伴隨巴士行駛成為了倫敦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除了商品、公益廣告之外,倫敦街頭還出現了城市宣傳廣告,中國幾大城市的美麗風光紛紛出現在了出租車的車身上,給倫敦市民帶來最強烈的視覺沖擊,促進了中國旅游的發展。
漢字文身成新銳時尚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中國的文化在很多外國人眼中既神秘又富有傳奇性。學習中國文化、中國語言如今已經成為英國各大高校的一種潮流。走在倫敦的公共場所,倫敦人見了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他們的問候可不一定是“hello”,而是“你好”。當學習中文、漢字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之時,很多開放而又個性的英國當地人也把漢字文在身上。
英國著名足球明星貝克漢姆就在自己的腰間文上了中文,“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八個漢字顯得文化味十足。也許是受到了“萬人迷”的影響,英國人文中文的絕不是少數,什么“忠”、“義”、“龍”、“豪”,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中國字都經常會出現在俊男美女的胳膊上或者脖子后,看來在英國,中國文身已經成為了一種新銳時尚。
超市餐廳全方位覆蓋
全世界哪里都有中國人,當然有中國人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中國餐廳和中國超市。中餐在倫敦的重要性,就相當于牛排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中國超市不但方便了很多中國留學生,也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獵奇心很強的倫敦人。
即便不在中國城,在倫敦的大街小巷你也能經常看到中國超市的蹤影,小小的超市里面都是地道的中國貨,油潑辣子、冰紅茶、方便面、龍須面、速凍水餃,甚至連鍋巴、卜卜星這些小吃都相當的齊全。雖然這些商品的身價比起在國內要翻了七八倍左右,但仍然銷量很高。一位中國超市的老板告訴記者,“這些東西主要還是賣給中國留學生,他們的需求量很高,不過很多當地人也會經常光顧,他們對中國商品總是非常好奇,想嘗試一下。”這位老板還說,“現在在倫敦只要跟中國沾邊的超市、餐廳生意都非常好,所以你隨處可見中國餐廳和超市。”看來英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也讓中國的超市、餐廳在倫敦這個異國他鄉全方位覆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