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京族服飾文化
一. 民族概況
京族,有1.8萬多人。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污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其余分布在譚吉、紅坎、恒望。京族歷史上自稱“京”,他稱“越”,1958年正式定名為京族。 京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京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絕大多數京族人通用漢語(廣州方言)和漢文。
京族,是我國主要從事沿海漁業的一個民族,他們有豐富的海洋知識和打魚經驗,男子個個都是捕魚能手。京族三島南瀕北部灣,西隔北侖河與越南相望,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終年不見冰雪,樹木四季常青,物產豐富,過去,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間陋的欄柵屋,屬草廬茅舍一類。如今,到處是石條瓦房。近年來,京族三島又發展了農業、魚類加工業和人工珍珠養殖場。
二. 特色文化
京族人喜歡的“唱哈”、竹竿舞、獨弦琴,被譽為京族文化的三顆“珍珠”。{page_break}
其中的唱哈節(又叫哈節)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也是最有京族特色的節日。“唱哈”,意為“唱歌”。唱哈節的主要內容是祭神唱歌,唱哈的場所主要在“哈亭”,哈亭是具有京族風格的建筑物,亭內供奉鎮海大王和各姓祖先的牌位。到了唱哈那一天,全村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盛裝,匯集哈亭舉行迎神、祭祖、“唱哈”等活動,祈求漁業豐收,并聘請職業歌手“哈哥”“哈妹”唱歌,同時舉行舞蹈、武術、角力等活動。歌詞內容為民間傳說等,有哲理歌情歌等,歌聲抑揚婉轉,優美流暢。“唱哈”一般要連續三天,通宵達旦地歡宴歌舞。
京族人還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在漁家做客,千萬別說飯燒焦了,因為“焦”與“礁”同音,怕觸礁。在船上不要說“油”,把油稱為“滑水”,因為“滑”有“順當”、“順溜”、“順利”之意,而“油”與“游”同音,船破后人落水才要游呢。移動器物要拿起來,別拖著推著移動,因為有“擱淺”之嫌。當然,一般來說,不懂規矩的客人是不會被責怪的。
三. 服飾聚焦
京族的服裝顯示出漁獵經濟的特征。女子穿白色、粉紅等淺色無領對襟長袖緊身衣和寬大的深色長褲,赤腳,戴尖頂斗笠。勞作時將褲腳挽至腿根。盛裝時套穿天藍、粉綠、粉紅或白色對襟緊身長衫,無領無扣,這種長衫外形似旗袍,開衩上至腰部,穿著方式多樣,可以將前兩片衣襟在胸腰部打結,形似蝴蝶,款式奇特。男子服裝與沿海漢族漁民相同,穿對襟上衣、寬大長褲、束腰帶、赤足、戴斗笠。京族男女服裝皆不加花飾。
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穿及膝長衣,袒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于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男性服飾
男性穿的是無領、無扣的袒胸上衣。腰間還束以一條或二條彩色腰帶;有的束至五、六條之多,并以腰帶的多少來顯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干。由于其衫長過膝,衫叉的裂旗又開得很長,所以平時就把兩邊的衣服撩起,打成球結,置于腹部。這種扮相,使人感到灑脫、俊逸、自然而豪放。男衫的顏色用淺青、淡藍或淺棕三種。褲子慣穿黑色,既寬又長;其褲檔尤長,幾乎是褲長的三分之二。
女子服飾
青年女性穿的通常是白、青或草綠色的上衣,褲多為黑色或褐色;中年人青年或淺綠色衣配以黑褲;老年婦女多用棕色衣或黑衣黑褲,其褲的寬闊度與男性無異,乍一看售貨飄動的長裙。上衣與男性相反,很短;衫腳僅至腰間而不及臀部,故有“長不及臀“之說。衣袖之窄,同男性無異,其寬度僅能穿臂。其衣同樣無領而開襟,但有紐扣三粒,袒胸處則遮以一塊繡有圖案的菱形小布;年青人用紅色,中年人用淺紅或米黃色,老年人用白色或藍色。這小布通常稱“遮胸”,又俗稱“胸掩”,是婦女常用的裝飾品之一。 據民間相傳,婦女的這種裝飾性的“胸掩”,早在京家人遷居三島之前,由東漢時代的伏波將軍馬振所贈的。當年伏波將軍來到交趾,見婦女所穿同男人一樣袒胸,感到不甚文雅,便親自為她們設計了一塊美觀的“胸掩”相贈。從那時起,婦女中才滸起“胸掩”來了。這種裝飾,一直流傳至今。京族人民對伏波將軍是很敬重的,紅坎村建有伏波將軍廟咧!{page_break}
外出服飾
以上所說的男女服飾,是平時在村里生產生活時的日常穿戴形式。如果離村外出、趕圩入市或探親訪友時,婦女加穿一件旗袍似的下擺較寬的矮領窄袖袒胸長衫外,另外還要戴一頂黑色或棕色的圓頂禮帽,俗稱“頭箍”。這種穿戴上的習俗,無論貧富,都是相同的,只是在用料的優劣上有所差異而已。多數家境平常的人家用自制的粗織麻布料,富有人家先用綾羅綢緞、蠶絲織品或香云紗,黑、白、紅、褐等色貴重料子。舊時代的貧苦人家不敢奢望蠶絲綢緞,能有遮身的粗麻布衫就算不錯了。有的甚至一年到頭只一身衣服;不少人家往往“夜間洗衣白日穿”。
婚禮服飾
青年男女結婚,過去在服飾上也是在其明顯的傳統習俗的。在婚禮中,新郎穿的是草綠或淺綠色的長袍衫和深藍或淺藍色長襠闊腳褲;新郎穿的也是長袍衫和長襠闊腳褲,只是其衫是大紅或淺紅的,其褲是黑色的或褐色的罷了。但1949年以后,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后,新郎和新娘所穿的服飾就大大改觀了。男的不僅穿上嶄新的大翻領西裝,而且還綴上時興的領帶;女的也穿上了艷麗的時裝花衣和畢挺的西褲。凡是漢族地區婚禮上男女時興的服飾,他們都極為追求和仿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