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銷出口雙雙受困 紡織服裝出口狀況如何
“以前出口不行,還有內銷撐著,可現在是出口內銷都不行了!”浙江一家紡織企業的老總對報記者說。
他的這一說法得到了行業協會的認同。在日前舉行的2012年紡織行業第三次經濟運行發布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稱,1~7月紡織服裝行業生產經營形勢持續下行,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增速同比下降20.3個百分點,全行業出口同比僅增長0.3%,幾乎“零增長”,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出口數量負增長。
內銷出口均大幅回落,企業虧損面加大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介紹,受外需不振、內需趨緩及國內外棉花價差不斷拉大等因素影響,紡織工業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經濟增長減速態勢,生產、出口、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持續放緩,效益有所下滑。
在生產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1467.1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8.8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下降3.8個百分點。主要大類產品中,上游產品產量增速下降較為明顯,1~7月規模以上企業化纖、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0.8%,較上年同期下降3.8和3.5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下降1.1和5.4個百分點;紗產量同比增長12.9%,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下降0.2個百分點。終端產品產量增速則有所回升,1~7月服裝產量同比增長11.8%,較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提高3.9個百分點。
在內銷方面,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趨緩及物價水平持續高位等因素影響,2012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內需消費增速有所回落。1~7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低于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如扣除價格因素,零售額實際增速為13%,低于上年同期5.7個百分點。1~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為25770.3億元,同比增長12.5%,較上年同期下降20.3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下降3.8個百分點。
在出口方面,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內外棉花價差持續拉大及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2012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壓力明顯加大。根據海關統計數據,1~7月我國共出口紡織品服裝1415.8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3%,較上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較今年一季度下降3.1個百分點。如扣除價格上漲因素,紡織行業實際出口數量負增長。1~7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價格同比提高2.9%,出口數量同比減少2.5%,較上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
在投資方面,受行業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紡織企業投資信心有所下降,投資增速趨緩,新開工項目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1~7月,紡織行業累計完成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164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9.5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7945個,同比減少9.4%,較上年同期下降6.3個百分點。
在如此嚴峻的行業形勢下,企業虧損面也進一步擴大。據孫淮濱介紹,1~6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利潤總額達到1147.9億元,同比下降1.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43.2個百分點;銷售利潤率為4.5%,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8.4%,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加124.1%。各分行業中,棉紡、化纖受原料價格波動影響突出,行業利潤均呈負增長態勢,1~6月化纖行業下降52.3%,105家棉紡織骨干企業利潤下降52.1%。
下半年形勢依然嚴峻,棉花是最大問題
“下半年內需市場可能會變好,增速放緩幅度會變小,這主要有去年統計基數低的因素,但由于外需低迷、棉價高,還有成本持續增加等因素,行業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孫淮濱表示,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諸多風險,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從根源上化解各種外在風險,仍是全行業面臨的根本任務。
他分析認為,堅持擴大內需也仍然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出發點。近期,國內貨幣政策有所放松,物價也逐步平穩回落,隨著調控效果進一步顯現,將對內需消費增長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總體上看,盡管全年衣著類內需消費增速仍將低于上年水平,但將呈現增速逐步提升的趨勢,對紡織行業的拉動作用也將逐步增強。
但他表示出口形勢并不樂觀,下半年出口極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根據相關統計數據,2012年上半年,歐盟從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的總金額同比下降6.9%,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接近零增長,日本紡織品服裝進口額同比僅增長2.2%,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0.8個百分點,國際市場需求總體低迷。受歐債危機持續惡化影響,目前國際市場復蘇仍面臨較高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中旬最新發布的預測中,將2012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調0.1個百分點至3.5%,表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并不樂觀。預計2012年,國際市場總體將持續低迷,紡織行業出口仍然缺乏企穩向好的市場動力。
“當前紡織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棉花問題。所有涉棉產業都是負增長,我們最大的期待就是減小國內外棉價差。”孫淮濱說。
據他介紹,2012年以來,國內棉花價格始終高于國際市場,且價差不斷拉大,截至8月中旬,國內棉價比國際市場每噸已高出5000多元,價差較年初擴大67%,造成我國棉紡產業鏈競爭力嚴重下降,企業效益惡化。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預計,近期國內外棉花價差難以通過市場調節明顯縮小,加之國內新一輪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即將啟動,內外棉價差問題仍將存在,仍然是影響紡織行業運行的首要因素。
與此同時,各種近年來一直影響行業發展的壓力因素仍然存在。紡織企業用工等生產要素成本持續提高,根據調研情況,上半年紡織行業人均工資同比提升約15%;統計數據顯示,1~7月國內燃料動力價格同比提高3%。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未徹底解決,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29.5%,高于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9.8個百分點。
“從總體上看,當前紡織行業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諸多風險。全行業繼續通過深化結構調整、加強行業自律等措施積極應對外部風險,也期望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幫助紡織行業盡快回復到平穩、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孫淮濱最后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