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副線產品不給力 三季度業績增幅放緩
近來,全球奢侈品大牌的日子都不好過。繼BURBERRY和LVMH集團感嘆形勢不佳后,GUCCI也稱在華經營狀況大不如前。這種時期,副線產品往往能給奢侈品品牌以支撐,但古琦(GUCCI)的副線卻不大給力。“GUCCI在中國起步于包袋,不過也有腕表、珠寶等產品線,但中國人卻并不熟悉。”
奢侈品寒流波及GUCCI
近日,GUCCI表示在中國市場經營變得越來越困難,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數據顯示,品牌今年三季度的收益額增長僅為7%,比起一季度的12%和二季度的10%增幅,呈現下跌走勢。
報告業績下滑的奢侈品品牌并非只有GUCCI一家,LVMH集團的時尚品和皮制品的銷售狀況也不如預期,其三季度的銷售額增長率僅為5%。
在全球經濟低迷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奢侈品品牌在中國的業績不盡如人意并不是什么奇怪現象。再加上中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厭倦鋪天蓋地的LOGO攻勢以及大牌仿冒品泛濫的不利影響,擺在品牌面前的不只是經濟局勢這一道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同類品牌相比,GUCCI近年在中國的動作頻頻。在業務上力推男裝,今年在中國計劃新增10家門店以及在廣州和天津開設折扣店。GUCCI以一種熱切的心情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卻同樣沒能逃過奢侈品寒流的影響,緣由在哪里?
缺乏副線產品有力支撐
說起GUCCI,在傳媒公司上班的王小姐最先想到的是“竹節包”,“我到GUCCI只會看包和鞋,其他的產品不會太關注,因為我覺得GUCCI就是包最出名”。
似乎很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邏輯,某品牌的某產品叫得最響,所以到這家品牌也只看該產品。如果這個邏輯成立的話,那么很多問題或許就不難解釋了。
私享奢侈品網CEO樂耀輝認為,最近兩三年,GUCCI的產品越來越平淡,設計爆發力偏弱,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不如前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經濟形勢不佳,導致GUCCI的核心消費人群——中產白領的購買力下降,而對于這些消費者來說,GUCCI在他們心中最具指導性和影響力的明星產品莫過于包袋。最有名的產品不好賣了,品牌的其他副線產品又沒能有力地去彌補這一缺口,銷量下滑也就無可厚非了。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國人對于GUCCI這個品牌的認知度還不夠深,GUCCI在中國起步于包袋,不過也有腕表、珠寶等產品線,但中國人卻并不熟悉。”時尚100網運營總監段志強分析道,“品牌應該完善品牌內部的銷售結構,尋求具有新增長點的產品,并讓客戶熟悉起來。”
二線市場難救困局
從GUCCI的決策來看,品牌似乎認為這些問題只存在于相對較成熟的一線城市,如果把眼光放到不會太過挑剔的男裝業務和稍顯青澀的二三線城市,也許局面會有好轉。
GUCCI以女士箱包聞名中國,如果品牌也有性別的話,大概在中國人心中,GUCCI是一位靚麗的氣質女性。段志強表示,男裝銷量拼不過女裝毋庸置疑,不過,一直以來以男性角度去表達品牌涵義要比用女性視角缺乏彈性,在品牌女性形象深入人心的前提下,GUCCI主推男裝業務能否獲得巨大的影響力和大批忠實客戶,如何運作是關鍵。
此外,中國二三線城市市場已被一線城市和海外渠道所輻射,有購買力的人群去一線城市買奢侈品的成本并不高,也有人熱衷代購、出國旅游等途徑購買奢侈品。品牌到二三線城市開店也需要一定時間等待消費者的驗證和認可,過度地在二三城市開店,還可能會透支掉一部分喪失了優越感的一線城市的客戶。
段志強認為,“品牌最應重視的還是一線城市的銷售,一線城市消費者的作用相當于‘二傳手’,是影響全國的樣板。如果在二三線城市開店,最好選擇自用消費能力強和具有輻射能力的城市”。
延展閱讀
奢侈品的副線明星
每一家奢侈品大牌都有自己最出名的拳頭產品或系列,其中也不乏有品牌在多個產品門類上有不俗表現,多元化的品類結構能夠有效地加強品牌的美譽度和客戶的黏度。
香奈兒(Chanel):很多年輕女孩都把擁有Chanel2.55包包當成是一個夢,無論是入門級經典款還是不斷被推出的升級款,2.55的魅力經久不衰。不過,Chanel的香水和腕表同樣也為品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Chanel NO5香水,讓5成為香水界的一個魔法數字,代表一則美麗的傳奇。
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以制鞋起家,品牌的手工皮具以優質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聞名于世。同時,品牌在服裝和珠寶品類上也有上佳表現。今年上半年,Salvatore Ferragamo與寶格麗珠寶品牌前老板賈尼-寶格麗(Gianni Bulgari)合作推出了全新情人節特別珠寶系列——“Intreccio”。
卡地亞(Cartier):被譽為“皇帝的珠寶商”的Cartier,其珠寶和腕表的表現同樣也難分伯仲。ballon bleu de Cartier藍氣球腕表成為最暢銷款, Cartier的個性珠寶也是中外明星走紅毯的必備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