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哀鴻遍野 高庫存與低利潤如影相隨
191億元!“雙十一”的成交額至今令人津津樂道,服裝企業成了這場購物狂歡中最大的贏家。那一天,天貓三個銷售額過億元的品牌有兩家是服裝企業。不過,服裝業內人士并不會為此歡呼。即使把這191億元的功勞都送給“衣服”們,也不能把國內服裝業從高庫存的濃重陰影下拯救出來。
要命的高庫存,寫在財報中,堆在倉庫里,喧嘩在鋪天蓋地的促銷牌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裝企業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
怎么辦?打折促銷、加大電商渠道投放、渠道下沉轉投二三線城市……服裝企業紛紛尋找出路。不過,效果卻不容樂觀,“現在需求量下降了,怎么做促銷也不管用。”獨立鞋服評論人馬崗如此表示。
財報里的“庫存” 上半年42家上市服裝企業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
翻看上市服裝企業的財報會發現,服裝業哀鴻遍野,高庫存與低利潤如影相隨。
今年上半年,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裝企業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其中存貨最多的是雅戈爾,后面還跟著紅豆股份、美邦服飾、森馬服飾以及李寧,存貨量低于1億元的只有4家。
三季度更糟。今年三季度發布業績報告的服裝家紡企業存貨額環比普遍增加,如紅豆股份、際華集團存貨金額分別達39.78億元、34.81億元,較中期規模再度增大。由于第三季度銷售持續放緩,服裝企業的庫存雪球越滾越大。“如果現在中國所有的服裝企業都停產,中國人也不用擔心沒有衣服穿”,業內人士統計,現在各企業所有的庫存加起來夠在市面上賣三年。
現實中的倉庫 “很多企業的倉庫還堆著三四年前的產品”
“很多企業的倉庫里還堆著三四年前生產的產品,其中運動品牌最為明顯”,在服裝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服裝業內人士胡海東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尋找新的出路,“我以前的同事曾經代理鴻星爾克,不過他現在去做一個童裝的代理去了。”
在胡海東看來,服裝業高庫存是多年問題積累的集中爆發,“每年庫存都在增長,壓到一定程度,積累的泡沫集中釋放了。”
“服裝行業最不值錢的就是庫存”,在業內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對服裝業來說,高庫存不僅會讓企業的資金周轉率下降,在目前儲存和運輸成本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對企業意味著要付出額外的成本,“貨在倉庫里放著,你去整理貨品也是要成本的”,胡海東告訴北京晨報記者,最關鍵的是,存貨時間越長,價值就越小。
高庫存危機加重的另一佐證是,專門消化庫存公司的活躍。“其實這些清庫存公司就是專門接收尾單的公司”,獨立鞋服評論專家馬崗告訴記者,今年這種清庫存公司比往年任何時候都活躍。
高庫存的秘密
“該開的店沒開,甚至關了,前幾年的貨只得堆在倉庫里”
在馬崗看來,服裝行業庫存危機集中爆發有兩個背景。“以前行業處于比較快的發展期,對行業增長速度預計比較樂觀;最重要的是,現在整個零售大環境都不好,消費者的消費意愿降低,沒有以前那么敢花錢。”
胡海東也表示,庫存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被旺盛的銷售給掩蓋了。可是到了現在,銷售下滑,庫存加大,企業同時還面臨著資金鏈的壓力。“尤其是銀行的銀根收緊后,企業的渠道擴張受到了限制,庫存壓力就開始集中顯現了。”業內人士對此表示。
“這要放在以前,雖然庫存在增長,但新店也一直在開,反正都能把庫存處理掉。比如去年留下來的貨,到今年就可以消化一部分??傻搅私衲?,問題來了,該開的店沒有開,甚至關了,對企業來說,就是負增長了,前幾年的貨只得堆在倉庫里,甚至今年的新貨也馬上面臨庫存的問題。”胡海東表示。
高庫存陰影揮之不去的另一大因素是服裝行業普遍采用的分銷模式,“大部分服裝企業采用的分銷模式中間環節太多了,從企業到一、二級經銷商,再到零售商,環節越多,庫存量就越大。”馬崗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