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少數民族之黎族服飾文化特色
黎族服飾,過去絕大部分是自紡、自織、自染、自縫的。其染料以采集植物為主,礦物為輔。青、綠、藍等顏料多用植物葉子制成,黃、紫、紅等色彩利用植物花卉加工而成,棕色是利用樹皮或者根塊切成碎片后投入少量石灰(溪河螺自燒而成的石灰)煮水制成。著色時,將布料、線團放在染缸中浸數回,使其均勻,料身染上色彩后,變得堅挺,因為植物顏料,自身都含有膠質,既是染料,又是漿料。
黎族女子服裝上裝色彩基本上是黑、藍兩種,平面直線裁剪,無領無紐,對襟或貫頭式。下裝為織花筒裙。服飾的款式與顏色比較多變與鮮艷,有對襟與偏襟、直領與圓領,有紐與無紐之別,上衣也有綴以貝殼、銅線、穿珠等飾品。由于居住的地理環境不同,筒裙的長度從短在膝上到長及腳踝而各具特色。如沿海平原地區婦女多著長筒裙,深山地區婦女多穿中筒裙或短筒裙。這正反映出服裝形制的確立是與生活環境和生產方式的需要相關聯的。筒裙 是黎族婦女最喜愛的服裝,民族特色濃郁。筒裙是用手工紡紗織成的裙子。由于裙頭裙腳同樣寬窄,無褶無縫,狀似布筒,故名筒裙。筒裙有箍筒、短筒之分。不管長筒、短筒,底色都只有黑、藍二種,另用各種彩色線織成花、鳥蟲、獸、人物花紋或幾何圖案,色彩艷麗。每當喜慶,黎族姑娘身空筒裙,襯以彩色頭巾和繡邊襟上衣,載歌載舞。絢麗的筒裙,是黎族婦女勤勞智能的結晶,代代相傳,人人會織,她們只用簡單的竹、木構成的“踞織機”,不用圖祥,訪問演出可織出精美的圖案花紋。
黎族服飾為平面直線裁剪,這種裁剪較為簡單,易學。黎族婦女的服裝有幾個較為突出的特點。首先,在裁片分割上十分講究。裁片分割的長寬比例適度,各裁片的分割配置也十分均衡勻稱。衣服大多為對稱的對襟,也有不平行的衣襟。衣服上的分割線通常綴以花邊,變不利為有利,變得更加美觀。其次,黎族婦女講究服裝與飾物整體搭配。通常黎族婦女上衣的前胸部位都不加刺繡,只是單純的棉布,這樣在盛裝佩帶飾物時,銀項圈、胸牌等飾物就可以被深色的上衣底布襯托出來,從而更加突出飾品的閃亮效果。
少數民族多愛飾以飾品,以顯示富貴或身份。黎族婦女喜歡佩戴各種飾物。如發簪、項圈、耳環、手鐲、戒指和腳圈等。多以銀飾為主。但各支系和地區的裝飾不同,侾黎戴的耳環大且多,有的地區婦女從小戴起,每長一歲加戴一個,成年時,約戴10—20個,重達三四斤。黎族婦女的頭巾、上衣和筒裙,常常嵌入金銀箔、云母片、明片、羽毛等,也有的綴以貝殼、串珠、銅錢、銅鈴或流蘇等,一方面產生了有聲有色的特殊效果,同時這些裝飾是財富的象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