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極一時經典的時尚 “第一夫人”軟外交
“第一夫人”(First Lady)這個頭銜既沒有政治意義的實權,也不是階級層面的封號,但作為領導人的妻子,第一夫人們在外交及社交場合都自然承擔起了國家禮儀形象的代表,更是本國女性最直觀的縮影。在傳統“莊重得體”的服裝著裝框架下,色彩、印花、品牌,這些我們平時僅憑個性選擇的細節也都可以別有深意,時尚的語言細膩無聲,但卻有著她柔軟的力量。
彭麗媛引領中國“政治時尚”先河
可以這樣說,在彭麗媛之前,中國從未有過哪位“第一夫人”被與時尚這個詞如此頻繁的關聯。秉持著傳統觀念中的典雅溫婉,又融入了現代女性的時尚觸覺,在彭麗媛出訪俄羅斯的第一次“政治”亮相之后,她所傳達中國女性形象不僅讓國人感到欣喜自豪,更給國際上帶來了不一樣的驚艷視角。
近期彭麗媛陪同習主席在歐洲進行外事訪問,更是屢屢展現出屬于中國的時尚風采。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彭麗媛已經讓國人認識到,中國也有了自己的時尚“第一夫人”。
2013年3月22日,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抵達俄羅斯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這也是彭麗媛作為中國“第一夫人”的首度外交亮相。簡約利落的搭配讓人耳目一新。
2014年3月31日,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歐洲理事會的午餐會前拍照。
2014年3月31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舉行隆重國宴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到訪。
2014年3月28日,德國柏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抵達柏林。
彭麗媛著裝風格解析——款式特色
經典的過膝裙套裝、修身剪裁的呢子外套、旗袍式樣的連身裙,以及滿族特色長袍……這些都是彭麗媛著裝中最長出現的服裝款式。而剪裁上的立領設計、中腰修身,配飾上圍巾點綴、腰帶搭配等小細節,看似不經意,但其實都是身材修飾的關鍵要素。一個女人是否穿著得體,從選擇的服裝款式是否揚長避短來看,就是最好的證明。
{page_break}
鞋包的款式選擇上,彭麗媛多以款式簡約的手袋或小手包搭配色調呼應的基本款高跟鞋亮相,點睛而不至于喧賓奪主,當然同時也是樸素個性的一種有效傳達。此外這些鞋包配飾會時常在彭麗媛的不同搭配中多次出現,既反映出她的搭配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種廉政節儉的表達途徑。
2013年8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在人民大會堂熱烈歡迎塞爾維亞總統訪華。
彭麗媛身著黑白幾何圖案鉛筆裙與胸巾搭配,白色中式外套以黑色紐扣為點綴,整體造型婉約充滿活力。
彭麗媛著裝風格解析——細節要素
偏愛色調——藍色/白色
色彩方面,淡雅色調是彭麗媛的首選,更不難看出她對藍色與白色的偏愛。高貴雅致與朝氣活力并存也正是這種色調選擇所表達的特征,也是一種“不卑不亢”的色彩語言。即便是深色調的著裝,彭麗媛也會選擇亮色作為裝飾點睛。
盡管有政治著裝色彩的各種數據研究,但這里并不深究其中的學問。色彩選擇首先要符合身份個性,其次從外交角度,簡單來說就是嚴謹與親和兩種,其實不難發現,在女性外交亮相中,明艷色調多數是表達強烈的親和意圖,而暗調色彩則更多趨于嚴謹和中立。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好比熒光這種色彩你會在朋友和家人面前穿著,但很少有人會在老板面前以熒光亮相。
服裝特色——中國元素
中式元素無疑是最能代表中國的服飾符號,除了之前提到的改良旗袍和滿族特色的中式款型融入,在絲綢面料、印花刺繡等服飾設計細節上,也時常能看到彭麗媛中式元素的選擇體現。
民族特色元素的融入也是外交著裝中經常看到了,除了選擇本民族的特色元素,我們也時常看到在出訪期間穿著受訪國民族特色服裝的例子。比如彭麗媛在陪同出訪印尼時特別選擇了印尼風格的印花長裙等元素,也正是兩國關系親和程度的體現。
裝飾細節——胸花點綴
胸花裝飾其實是彭麗媛很具特色的裝飾選擇,也是柔美個性特征的流露。并且在簡約的服飾中往往起到了重要的點睛作用。
其實在外交著裝上往往有一點的局限性,個性的表達不能夠太強烈,因而這種小細節才是真正體現個人特色的要素,而柔美女性元素也更適合表達“第一夫人”這種身份在外交往來中獨特的“軟”作用。
彭麗媛引發的“同款”效應
人們對所謂明星“同款”的追逐似乎并不罕見,而彭麗媛作為“第一夫人”所引發的“同款”熱賣卻是史無前例的。她在外交亮相中頻繁出鏡的一款定制手袋和一條湖藍色圍巾幾乎成了人們爭相搶購的單品。而所謂的“同款”當然也包含著一定的中國特色,很多效仿的款型也在網絡電商中頻繁出現,“彭麗媛同款”甚至成為熱搜標簽。
而英國首相卡梅隆在訪華期間贈送給彭麗媛一雙Mulberry手套,隨后邁寶瑞(Mulberry)手套變成為被頻繁搜索的關鍵詞,而相同款式也銷路緊俏。
英國首相卡贈送予第一夫人彭麗媛的MULBERRY手套
無論如何,彭麗媛所帶來的時尚影響力是令人驚訝的。我們或許已習慣了名流潮人們對我們的時尚單品選擇所帶來的影響,而作為“第一夫人”所帶來的時尚效應,對中國人來說還是新鮮的體驗,也更證明彭麗媛在中國“政治時尚”中所開創的先河。
{page_break}
彭麗媛影響本土品牌
在時尚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的中國,對本土品牌的支持無疑是作為“第一夫人”的明智的選擇。設想一下,倘若彭麗媛穿著國際奢侈品品牌出席外交活動,不僅在外交立場上不合宜,且在國人心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與廉潔政策的倡導更是背道而馳。然而“第一夫人”的對本土品牌的巨大影響力對中國時尚媒體人來說幾乎可以用震驚來形容。無論如何,這似乎正是中國時尚所需要的,彭麗媛所帶來的國人對本土品牌認知度上的非凡提升,無論是于品牌本身還是整個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來說,無疑都令人驚喜。
例外——毛繼鴻
彭麗媛首度外交亮相后,在人們還在猜測她著裝品牌的來源時,有消息指出服飾來源于例外品牌定制,這個消息為例外帶來了超出預期的影響效力,品牌網站甚至在隨后因訪問量太大無法承受而癱瘓,而例外門店也迎來了遠遠超出以往的人流。不過之后又被確認,彭麗媛大部分服飾出自無用品牌設計師馬可的私人定制作品。這其中的信息混淆,或許與馬可、毛繼鴻兩人早已分道揚鑣的經營理念有關,無法論斷。
例外 2014春夏系列
無論彭麗媛的服飾出自誰手,其實都與例外和無用無關。例外成衣的清澈文藝、無用品牌的藝術超脫,都和彭麗媛的著裝相去甚遠。針對彭麗媛的定制本身就必然有著以“第一夫人”為前提的框架設計,身份、身材、個性、場合,無一不是考量的因素,無法復制。但例外和無用的知名度提升,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引發未來人們對本土設計更多的關注意識。
似乎很難把例外和無用分開講述,因為有太多的前塵往事。1996年,曾因“秦俑”系列而一鳴驚人的馬可與同窗戀人毛繼鴻共同創立了例外品牌,近二十年光陰,作為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例外經歷了漫長的磨礪,早在彭麗媛還不是第一夫人時,其實便已是例外的客戶,一夜成名永遠不是偶然,毛繼鴻的經營理念似乎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也許正是理念的差異,使得他與淡薄超然的馬可越走越遠。2006年馬可離開例外品牌,也與毛繼紅離婚,雖然兼任例外藝術指導至2013年,但其實之后的例外與馬可已無太多關聯。而毛繼鴻作為例外的掌門人,也早已不再過多參與設計本身,更多的以“企業家”的身份來運作品牌,并且事實證明,他是一個成功的經營者。
無用——馬可
馬可在離開例外后,獨自創立了無用。追求自由本真、癡迷工藝藝術的她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理想之中,并在2007年首度參加巴黎時裝周,2008年又作為首位中國設計師客座秋冬巴黎高定時裝周。這個名為“奢侈的清貧”的高定系列完全顛覆了我們傳統的高定概念,在巴黎大皇宮公園中舉行的發布挑選了路人作為模特,并將全棉質的服裝由編排過的舞蹈動作演繹。
自此以后,盡管無用仍舊不乏關注,但從不接受采訪的馬可幾乎完全脫離了媒體的視線,而無用也不再單純是一個服裝品牌,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公益性質的象征,默默耕耘。直至彭麗媛再度引發的熱潮,人們似乎再度想到了無用,想到了馬可。馬可在看到彭麗媛的影響力后,也逐步的轉變了過分低調運作方式,通過確認為彭麗媛打造定制服的方式,嘗試讓無用品牌更多的走進人們的視線。
很難想象設計“無用”的馬可如何為彭麗媛度制衣衫,但除了定制服這種選擇,中國的確還沒有什么本土品牌成衣能撐起“第一夫人”的門面,但至少,我們離那一天越來越近了。
時尚魅力為政治加分
剛剛結束訪華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魅力,當然這種魅力與她的時尚品位密不可分。美國體制和觀念決定了“夫人”角色在總統競選以及總統任期中的重要意義,米歇爾·奧巴馬的一舉一動都與她的奧巴馬本人息息相關,并且無疑她的個性以及時尚魅力在奧巴馬的政治生涯中起到了極其關鍵的助力作用。
2009年1月20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奧巴馬偕夫人米歇爾開始了就職行程
自2009年丈夫首度就職美國總統以來,米歇爾·奧巴馬已有過太多次的經典亮相,美國“第一夫人”的著裝也早已成為不可錯過的時尚話題。不得不說,對于遠離美國價值體系以及政治風云的我們來說,更關心的是她穿了什么,而不是她做了什么。因而從外交角度講,米歇爾·奧巴馬通過她時尚的外表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政治”,也讓她“甩開”丈夫而來訪華之旅變得更具政治價值。
米歇爾·奧巴馬攜家人訪華期間于習主席及彭麗媛夫人會晤
米歇爾·奧巴馬曾選擇兩度登上《VOGUE》雜志封面,并不時著裝靚麗的參與電視訪談節目,其實也正是她利用自身的時尚魅力為政治加分的表現,在美國國民的價值觀中,這樣的舉措更能拉近政治人物與民眾的距離,感受到更真實的一面。
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著裝風格解析——款式特色
及膝的修身裙或傘擺裙是飾米歇爾·奧巴馬最常選擇的款式,強調收腰線條,又或者在高腰位進行腰帶等裝飾,都是可以有效突顯她高挑而緊實線條的方法。而身高1米82的她,平底鞋和矮跟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此外很有趣的是,米歇爾·奧巴馬極少攜包袋亮相,其實少了這個重要的配飾陪襯,反倒更見搭配功力。
2011年5月23日,愛爾蘭都柏林,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第一夫人”米歇爾訪問愛爾蘭
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著裝風格解析——細節要素
偏愛色調——紅色/紫色
性格熱情奔放的米歇爾·奧巴馬偏愛的格外偏愛紅色與紫色,也是非常適合她膚色的色彩選擇,更傳達一種積極而富有親和力的色彩語言。在此早前胡錦濤主席訪美時,以及此次訪華期間與習近平主席和彭麗媛夫人會晤時,米歇爾·奧巴馬都特別選擇了紅色裙裝,不僅是她喜愛的色彩,更與中國人對紅色的偏愛有著密切關聯。此外,各種明亮艷麗的色彩也頻繁出現在米歇爾·奧巴馬的穿著中。
服裝特色——各色印花
除了色彩艷麗,印花的融入也是米歇爾·奧巴馬著裝中最常見的,其實政治場合著裝往往很少會有印花服飾出現,原因是容易顯得不合時宜,但對米歇爾·奧巴馬來說,各色印花裙裝在她身上卻顯得非常自然得體,也是一種個性的流露。
裝飾細節——珍珠項鏈
珍珠項鏈其實典雅高貴的珠寶之選,很多社交場合都適合佩戴。米歇爾·奧巴馬對珍珠項鏈尤為偏愛,但又不拘泥于一種款式,從簡約到繁復,從天然色到艷麗染色,多樣的珍珠項鏈頻頻出鏡。還有簡約的珍珠耳環及各式搶眼垂墜耳環,也是在米歇爾·奧巴馬搭配中常見的首飾選擇。
米歇爾·奧巴馬(Michelle Obama)選擇“平價”服飾親民
不時的選擇“平價”品牌出席重要場合自然是米歇爾·奧巴馬表達親民意圖的一種有效途徑,人們也樂于看到第一夫人穿著自己買得起的服裝出現公眾面前。其中J.Crew 便是米歇爾·奧巴馬最喜愛的平價品牌之一。
2013年1月21日,奧巴馬(Barack Obama)就職典禮上,米歇爾·奧巴馬佩戴了J.crew腰帶,兩個女兒也分別身穿j.crew 大衣。
米歇爾·奧巴馬身穿J.Crew服裝出現NBC電視節目Tonight Show 中。
不僅如此,女兒們的著裝也必然是一位母親的考量范圍。奧巴馬的兩個女兒,馬莉婭·奧巴馬(MaliaObama)和薩莎·奧巴馬(Sasha Obama)也都會選擇平價服裝出鏡,絕不會年紀輕輕就大牌加身。而薩莎·奧巴馬更因頻頻穿著ASOS等年輕人喜愛的高街品牌服裝而使得相同款式斷貨熱賣。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不僅僅關心奧巴馬夫人的著裝,兩個逐漸長大的女兒也似乎在向著時尚偶像的道路前進。
薩莎·奧巴馬穿過的Asos獨角獸圖案針織衫引發銷量激增斷貨。
助力“移民”設計師
除了由米歇爾·奧巴馬一手捧紅,如今已經家喻戶曉的Jason Wu外,第一夫人所穿著的品牌都能極高的關注,帶動品牌、設計師知名度以及商業利益的不凡影響力也是眾所周知。因而米歇爾·奧巴馬在選擇品牌時,除了對于設計本身的考慮,自然也有其他的心思。
米歇爾·奧巴馬在奧巴馬第一次就職舞會上穿著過的Jason Wu禮服曾在the 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博物館展出。
米歇爾·奧巴馬在奧巴馬第二次就職舞會上也選擇了Jason Wu禮服,同樣在在the 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博物館展出。
對于美國本土品牌的支持自不必說。作為一個移民大國,對移民的關注也一直是美國政治策略的關鍵環節。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包括華裔設計師Jason Wu在內的諸多美國移民后裔設計師,是米歇爾·奧巴馬時常會考慮設計師人選。好比印度裔的Naeem Khan也很受米歇爾·奧巴馬青睞。尤其在09年她在白宮迎接印度到訪者的國家午宴時,選擇Naeem Khan的金色露肩禮服出席,可謂一舉兩得。同樣的舉措也在她此次出訪中國時選擇華裔設計師Derek Lam、Phillip Lim的品牌中可見。
2009年米歇爾·奧巴馬在白宮迎接印度到訪者的國家午宴時,選擇Naeem Khan的金色露肩禮服出席。
此外,包括古巴裔設計師Narciso Rodriguez、新加坡裔設計師Prabal Gurung、泰裔設計師Thakoon Panichgul 等設計師品牌系列都是米歇爾·奧巴馬時常穿著選擇。其中尤其不乏對年輕品牌的扶植。
前“第一夫人”ICON 經典
杰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第一夫人成為時尚典范其實并不少見,這其中,杰奎琳·肯尼迪·奧納西斯(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作為已故前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的夫人無疑是“第一夫人”中最為經典的時尚ICON,被民眾昵稱為Jackie O的她因其時尚魅力而家喻戶曉,幾乎引領了一個時代的美式時尚。尤其是杰奎琳·肯尼迪標志性的“藥盒”帽(Pillbox Hat)因她的時常佩戴而紅極一時。此外還有Gucci以她而命名的手袋Gucci Jackie(Jackie O‘bag),如今早早已演變成不斷翻新的經典包款。
{page_break}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