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時裝周:完善設計師產業供需
時裝周組委會媒體部劉瑩:我們未來會繼續在完善設計師產業供需上下功夫。
“薄荷糯米蔥”運營總監曾思禹:美版Vogue主編安娜·溫圖爾在紐約辦了一場中國主題的展,展示的全是旗袍,別人問難道中國現在設計只有旗袍了嗎,安娜說她并沒有看到代表中國設計語言的東西,在看到之前她只能展示旗袍。
獨立設計師張達:目前看得到的中國元素做得都很差,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元素就不好。用錯誤的手法去做任何東西都不會美,而用合適的手法,創造性的手法則能將中國元素發揮出效用來。
MI SHOWROOM:未來的市場還是要細分的,先推強勢品牌,會加強后期服務,看國內的消費者未來的要求是什么樣的,未來是會越來越小眾
買手Quinta:我們是做男裝的,但是國內Showroom里做男裝的還是大大少于女裝。
DFO創始人葉琪崢:目前國內設計師品牌的問題主要是”三高“,定價高,折扣高,起訂量高。國外品牌一般都是四折拿貨,起訂量不過四五萬。但是國內設計師通常定價要5000,賣給買手五到六折,起訂量要二十萬。這就導致下家的利潤空間非常小,國內運營成本太高,買手店最起碼把價格加到3.5倍才能保持長期發展。一個剛畢業的新設計師,誰敢賭他(她)。這樣做的后果只能是死路一條。
獨立設計師上官喆:籌備參加時裝周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增加曝光量,可以讓媒體和買手注意到你。也能通過現有的買手,或者進駐Showroom來逐步實現。當然前提是作品本身是要足夠成熟、有吸引力。
BOF創始人Imran Amed:設計師挑選買手店,我建議設計師本人走進店里去看看,感受一下,是否能夠精確洞察到是什么樣的人會來這里買衣服,如果你毫無感覺,那就可以不要合作了,當然還要看一看放在店里的服裝,你是否能夠接受自己的作品放在它們邊上,如果不能,那就拒絕合作吧;二,和買手店了解深入,確定買手店是否會支持發展你的品牌,而不是簡單地將貨品放在店里售賣,要保證買手店會幫你去和媒體、公關、客戶推你的作品;最后一點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保證買手店會保證支付。最后一點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有認識一些品牌就是因為買手店拿了貨,卻不結貨款,這樣的話這個品牌就直接死掉了。
洛杉磯買手店H.LORENZO創始人Lorenzo Hadar:我到了中國就閉上眼睛,跟著Tasha走,我只知道國內棟梁這一家買手店。跟設計師相比,買手更像是創造潮流的人,不是設計師在講故事,而是買手把不同的品牌放在一起,一起給消費者講故事。
BOTH Showroom:不做中國設計師的原因很簡單,我們要做獨家。目前國內設計師渠道基本鋪開了,如果我們要做也只有一種可能,做PR showroom,但是我們不想分開做。除非是在國外的華裔設計師,或者運氣好,遇到一個好的新的設計師,就全部包下來。
Alter Showroom:Mode分給我們的因為場地太小了,現在是每個品牌都只放了signature look,我們自己的Showroom有全部的系列,這里主要是引流的作用。
“肆合”的蔣昊:有些設計師在秀展上呈現的并非全部的系列,因為有的并不會好賣,只是為了注重秀的視覺效果,線下店鋪中往往會有更好賣的版本,或者相關的小系列。
T的n次方:我們未來要做中國設計師孵化器,簽約好的設計師扶持其成長,提供工廠、面料等上游支持。
北京服裝學院教授袁仄:在亞洲地區,以設計師名字命名的品牌賣得相對比較不好,但是在美國就相反。這就是文化土壤的差異。
時尚品牌策劃人周睿:專業的買手應該是看到一件衣服,就知道是否適合自己的店鋪,一個月大概能賣多少件。
在2015秋冬上海時裝周上到底發生了什么,有什么變化,參加時裝周的人是誰,他們又有什么話要說。并非僅僅是T臺。上海時裝周創辦至今已是第十三個年頭。相比全球四大時裝周,上海時裝周顯得過分年輕。從創辦之初的只有國際大牌秀場,到后來自我定位的迷失,第五年開始決定挖掘本土設計師,發展到今天,上海時裝周在秀事的籌辦上已經顯得輕車熟路。
獨立設計師Uma Wang:我完全不否認國內的羊絨、絲綢的原料品質,但是在后期的一些處理上則和意大利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比如羊絨的水洗和冷染。
“時堂”創始人之一林劍:設計師品牌的受眾是以前穿LV的人,但現在他們覺得穿LV的人太多,身份標識太差,所以轉向設計師品牌,但消費能力還是曾經的那一批人。Showroom的意義是提供實戰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敦促他們在每個季度的時候把貨做出來。
On time show:我們只提供平臺,這是我們所擅長的方向,但是買貨肯定是買手店更專業,我們一般不會給買手店建議。
“棟梁”創始人Tasha:那些從國外畢業回來的設計師們,面臨的不僅是商業環境的不熟悉,還有更多更細的問題。比如哪些工廠能夠加工這種面料的服裝,哪些又能加工另一種,但是加工訂單量很小,工廠也不一定愿意做。面料供應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國內不是沒有好面料,只是起定量很高,進口面料商的起定量比較小,但是相應的價格就很高。這樣整個系列做完,零售價就會變得很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