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行“打壓”中壯大的宜家
宜家的名字與創始人坎普拉德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IKEA這四個字母分別來自他的姓名Ingvar Kamprad,他擁有的農場Elmtaryd,以及他位于瑞典南部的家鄉Agunnaryd。坎普拉德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而北歐文化對后來宜家的經營理念也有莫大的影響。
坎普拉德最初主要在當地販賣海鮮、雜志和種子等生活用品。隨著二戰的結束,戰后的歐洲對于生活用品的需求激增,特別是家具行業的供需不平衡導致價格高居不下,家具一時間成為奢侈消費品。坎普拉德想要改變這個現狀,他希望做大多數人都買得起的家具,幫助人們改善生活品質。
雖說坎普拉德的想法不錯,又很有意義,然而在實踐中他卻遭遇了重重困難,其中最大的阻礙便是來自家具商同行和生產商聯盟的抵制。坎普拉德迫不得已,只好向瑞典少數獨立的家具制造商購買產品,并在國外如波蘭等地開拓新貨源。同行的聯合打壓反而成了一種機遇,不僅“逼迫”宜家找到了更廉價的供應商,還讓坎普拉德意外打破了來自生產卡特爾成員的價格壟斷,大幅度降低了家具售價。如今,宜家更是在全球53個國家擁有超過1300家供應商。
1965年,當第一家宜家商場在瑞典開業時,人頭攢動門庭若市,一切都按坎普拉德計劃進行,直到1970年,一場大火將位于斯德哥爾摩南郊的宜家旗艦店化為灰燼。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坎普拉德在劫難逃之時,一座嶄新的宜家商場在廢墟上又重新建立起來了。原來,在經歷了同行聯合打壓之后,坎普拉德學會了居安思危,將每年的營業利潤撥出14%以備不時之需,正是坎普拉德的未雨綢繆,宜家才得以重生。
新商場建立后,坎普拉德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他迫切需要降低經營成本。在宜家的價值鏈中,原料成本已經較大程度進行了優化,因此只能從管理成本著手。坎普拉德先是取消了賣場中的推銷員,接著又將倉庫與賣場合二為一,從而降低了運輸及管理成本,最終宜家發展成為一個自助選購、自助提貨及自助安裝的新式家居零售店。這種方式可以最大可能壓縮中間環節成本,讓利消費者,因此從一開始就深得顧客喜愛,直至今天,自助式零售仍是宜家的獨特賣點。
宜家一再標榜其所有權歸基金會所有,并不屬于創始人坎普拉德家族,坎普拉德本人也屢次在媒體面前聲稱“自己和家人不擁有宜家一分錢”。然而深究其后,可以發現宜家集團背后的兩大運行機構—英特宜家公司和英格卡控股公司的所有權并不清晰,“宜家完全不屬于坎普拉德家族”這句話也當存疑。
1982年,一家名為斯帝廷·英格卡(Stichting INGKA Foundation)的基金會在荷蘭成立。這一年,坎普拉德將宜家集團捐獻給了英格卡基金會。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的報道,作為英格卡控股公司和宜家集團的所有權擁有者,2006年該基金會總資產達360億美元。
英格卡控股是整個宜家集團的母公司,控制宜家集團的運營權。英格卡控股公司的最高決策層是監督委員會,共有6名成員,其中包括坎普拉德的二兒子約納斯·坎普拉德。
英格卡基金會則包含兩個部分:一是慈善機構斯帝廷·宜家基金會(Stichting IKEA Foundation),二是資產管理機構斯帝廷IMAS基金會(Stichting IMAS Foundation)。在斯帝廷·宜家基金會的五人董事會中,坎普拉德家族占兩席,分別是坎普拉德本人和他的長子彼得。宜家基金會有一份運作章程,明文記載著基金會的運作目標和規則,只要不違法,坎普拉德可以隨心所欲制定及修改章程內容。如此一來,坎普拉德控制了基金會,也順理成章地掌握了基金會內的資金流向。
至于為何將宜家基金會設置于荷蘭,坎普拉德也作了周密的打算。荷蘭對于非盈利性機構的資金流動管理相當寬松,坎普拉德家族先是將宜家的龐大資金轉移至基金會,進而又可以透過基金會將資金轉移到位于庫拉索的信托公司,由于當地法律保護信托公司所有人,因此也無法追查到資金的最終流向。
在坎普拉德王國中,另一個具有重要地位的機構是英特宜家公司(Inter IKEA System),這是宜家集團品牌的所有權擁有者。所有宜家商場每年均需向英特宜家公司支付其總營業額3%的費用,租借“宜家”概念;且經營者只能以宜家賣場標準經營,不能擅作改動。
2013年,宜家集團總營業額為285億歐元,這意味著品牌使用費高達8.5億歐元,同時,英特宜家公司經過巧妙的所有權設計,幫助坎普拉德將這筆資金穩妥地收入囊中。英特宜家的母公司為英特宜家控股公司(Inter IKEA Holding),其所有人是荷屬安地列斯群島的一家同名公司;后者的所有權又屬于位于庫拉索的一家信托公司,由于庫拉索當地法律,不必對外公布信托公司所有人姓名。這樣一來,英特宜家公司每年所收取的高額品牌使用費流入了所有權未知的信托公司。在英特宜家控股的董事會中,創始人坎普拉德的小兒子馬修斯擔任董事長,掌控著整個英特宜家公司及其資金流向。
整個宜家王國的每一個設計都是有考究的。從集團日常運營管理,到品牌授權費用回流,通過環環相扣的精妙設計,坎普拉德牢牢掌控著宜家的控制權和現金流(附圖)。身為全球的隱形富豪,坎普拉德行事低調,生活極其儉樸,甚至對外宣稱家族并不擁有宜家一分錢。但此言論卻引人質疑,若是如此,坎普拉德兢兢業業付出畢生心血于宜家,三個兒子也盡數在宜家工作,卻不求得到任何回報是不合情理的。
另一個論據則是,宜家作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公開上市必然帶來高額的增值,并能募集資金擴大市場,但坎普拉德卻一再強調“宜家永遠不會上市”,這背后又有何目的呢?如果宜家股票上市,投資人要求的公開透明可能與家族低調隱蔽財富的意愿相抵觸,更有喪失控制權的風險。以宜家集團為中心的一系列組織和機構將宜家每年產生的營業利潤通過各種渠道輸送到坎普拉德家族的金庫中。而這一金庫的資金,又被用于投資、新建宜家商場,如此循環往復,坎普拉德家族的版圖得以不斷擴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