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裝文化之旅”采風活動開啟
我國黔西南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現有布依、苗、漢、瑤、仡佬、回等35個民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其中布依族服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服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促進中國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傳承,鼓勵和倡導民族文化的創新;在全國范圍內挖掘和培養有潛質的民族服裝優秀設計人才,2015年,由中國服裝協會、北京萊福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主辦2015年第一屆“萊福士杯”中國民族服裝設計大賽,得到了服裝設計師、院校教師、學生的廣泛認可。
有鑒于此,為了進一步宣傳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文化,將各民族特有的元素與現代都市時尚元素相融合,促進服裝設計師的相互交流,北京萊福士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展開“民族服裝文化之旅”的采風活動,第一站計劃設置在貴州黔西南地區。
本次采風活動五天四晚,報名面向服裝企業設計師、獨立設計師、院校學生、對民族服裝文化有興趣的人員。
相關鏈接: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表示,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福建、廣東、浙江等服裝出口大省正積極主動融入“海絲”紡織服裝經濟帶,而新政也為這些地區整合國際國內產業和市場資源提供了更大可能。
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下,我國將有不少服裝企業在資本護航下,在‘走出去’中實現轉型升級。然而,當前中國服裝業仍面臨一定困難,比如低層次服裝產能過剩、缺乏品牌創意、商業模式亟待創新等,要減少服裝“出海”的阻力與障礙,行業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大數量、更專素質的緊迫要求。
香港服裝學院院長周世康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少服裝品牌企業開始走出去,開拓“一帶一路”沿線服裝市場,尤其是廣東深圳女裝已經具備“出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服裝產業將產生巨大的人才需求,加強人才的培養成為了當下的焦點。首先,服裝產業需要大力培育和包裝本土服裝設計師,鼓勵本土服裝設計師、服裝企業將各國服飾文化元素融入到本土服裝設計,并推向市場,實現“一帶一路”沿線文化的民間互動。其次,加快‘一帶一路’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不斷培養新鮮血液,讓更多有潛質的人才加入到服裝行業,并按照國際化、職業化、專業化、復合型的目標來進行人才培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