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市場或許是化解職裝困境的另一渠道
考察世界工業發展史可以發現,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幾乎無一不靠紡織服裝業起家,亞洲“四小龍”也以紡織服裝業促進了工業化。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紡織服裝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開始下降。而作為服裝市場重要版塊的職業裝市場,十年來,也經歷了從茫然到自主,從自主到自為,從自為到激烈無序的市場競爭。如今,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的市場調查數據預計,將來職業裝市場將經歷更大的一次市場洗牌,大批的職裝品牌將不復存在,而存活下來的品牌也面臨很大的囧境。這種囧境所帶來的寒冬,目前正在全國曼延。如何走出寒冬,盡快找到新的曙光,成為許多企業、商家的共同難題。另一方面,國家針對校服新出臺的一些《政策》卻讓類同于職業裝的這一產業校服迎來了春天——眾多校服設計大賽如火如荼,有實力的校服品牌也得以在“面口袋”一統江湖的格局中嶄露頭角。
“校服市場,或許是化解職裝困境的另一渠道?!币晃毁Y深的職業裝代理商如是對記者說。
校服穿著群體主要為中小學生,目前我國在校中小學生約2.2億,校服需求基數巨大。教育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學前教育在校幼兒4050.71萬人,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在校生1.38億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9.49萬人,高中階段教育在校學生4170.65萬人,合計2.2億人;受各階段升學率提升影響,該規?;鶖刀唐趦炔粫刑嘧儎印?/p>
2015年7月,國家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并由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牽頭組織尋找“最美校服”活動。這一舉措在依然以“面口袋”為主流的校園中,被認為是針對校服改革的“一囝春風”,同時引發了全新的校服審美意識覺醒與思想碰撞。
校服市場需求自上世紀90年代起持續存在,如同涓涓流淌的溪流般保持相對恒定狀態;由于近十幾年出生率的降低,我國未來中小學學生的人數未必增加,但在新時期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單個學生和家庭的消費水平有所提升,傳統校服品類亟待更新,這意味著校服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中國的校服價格參差不齊,大部分處于80元-100元之間和80元以下,很少達到每套180元;經濟水平較高的華東地區,校服百元以上價格的比例超過40%;倘若以2.2億規模、150元為準,我國校服市場就有330億的市場規模。
首先,是做校服的客戶,接觸的人群相對高端,多數學校的校長、負責人素質都較高,因此其風險相應更好,只要產品好,就有說服力;其次,則是校服客戶非常穩定,學校的采購每年都會進行,一旦建立信任關系,這個項目的可持續性就非常高;三是這個行業所帶給你的價值感與成就感。用校服文化熏陶下一代孩子的成長,為他們提供安全、漂亮、舒適的校服,在許多堅守校服出品的實力企業那里,這成為其最大動力。
這一點,“中國校服第一品牌”伊頓紀德最有代表性——從創立之初的摸爬滾打、邊緣生意,到2014年的銷售額突破3億,再到現在國內的市場覆蓋近29個省級行政區、100多個大中城市;從最初懷抱的“中國校園服飾變革”使命,到如今的“世界校服工廠”、“中國校服引領者”……伊頓堅守著自己的價值理念與品質保證,伊頓也開拓出一個以商業智慧、品牌運作為特征的藍海市場,行業內幾無重量級對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