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遇冷魔咒 本土奢侈品牌迎生機?
近期,LV今年關閉了其在中國的3家門店,PRADA在華關閉了16家門店,BOSS在華關閉了7家門店,多家奢侈品品牌在華相繼閉店,掀起了中國奢侈品行業的關店潮。眼下,經歷著寒冬的奢侈品品牌在電商領域小心翼翼地尋找出路,多數品牌都已經邁出了自己的新戰略步伐。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奢侈品品牌也在尋求著自我表達的機會。
2015奢侈品現關店潮
作為美國版本的“雙十一打折季”,每年的“黑色星期五”也是美國的消費者們翹首以盼的日子。然而,11月26日Gucci宣布新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的兩個系列——2015秋冬男女裝系列,包括手袋、成衣和鞋履都將不參加今年的促銷。品牌CEO Marco Bizzarri表明,Michele的設計已經賣得夠好了,庫存也所剩無幾,實在找不出要打折的理由。
與Gucci在美國熱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奢侈品牌線下相繼關店的尷尬狀態。
據不完全統計, 2014年HugoBoss關閉了7家門店, Ferragamo和Zegna分別關閉了6家,Burberry關閉4家。今年一季度Prada在中國門店數量達33家,相比2014年的49家有所降低,Armani門店數則從49家降至44家;而Chanel門店數為11家。Burberry2015將關閉10家門店。巴黎世家關閉1家店;卡地亞關閉1家店。多家奢侈品品牌的關店預示著奢侈品行業在中國市場慢慢走向衰落。
另有數據顯示,47個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新店數量,從2012年的280家減少到2013年的100家左右。貝恩咨詢發布的《全球奢侈品市場監控》2015春季報告指出,奢侈品亞太市場2015年將處于停滯狀態,中國內地奢侈品收入或減少2%-4%。
“落魄”大牌尋求電商轉型
奢侈品零售業曾是老派消費方式最后堅守的陣地。而實體店的不景氣,讓很多奢侈品牌不得不求變,將目光轉向電商。如今,全球購、代購、海淘等成為奢侈品銷售的另一重要電商途徑,分流了國內奢侈品專賣店的客流。而這一趨勢或將繼續。
咨詢公司貝恩2015年初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年度報告稱,201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八年來出現首次下跌,較2013年下跌1%,降至1150億元人民幣。但中國年奢侈品消費總額卻同比增長9%,約為3800億元,其中近70%來自海外消費,
{page_break}11月,香奈兒在美國正式開啟眼鏡產品線上銷售業務,正式進軍電商。同屬于LVMH集團旗下的瑞士腕表品牌泰格豪雅(TAG Heuer)在今年8月關閉位于香港銅鑼灣羅素街的店鋪后,9月正式入駐電商平臺京東,并首開TAG Heuer泰格豪雅京東旗艦店。Burberry、Chanel、海藍之謎、Coach、卡地亞等奢侈品牌近年紛紛通過自建電商網站或第三方電商平臺開拓新的渠道。
奢侈品領域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發展線上渠道成為奢侈品牌在互聯網時代為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而做出的戰略調整。未來奢侈品將會通過更多的O2O方式來提供體驗與服務,實體店將會作為形象展示和支持線上服務的方式之一。
運營模式的變化讓奢侈品牌調整實體店結構。在電商的沖擊下,奢侈品牌將會采用O2O模式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實體店的作用將會變成形象展示以及支持線上業務的平臺。
中國本土奢侈品或迎轉機
與國外奢侈品遇冷形成對比的是,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本土奢侈品或迎轉機。
2015秋季上海高級定制周上,中國的本土設計師品牌讓人驚艷。來自中國的10個高定時裝品牌以單品5000歐元至20000歐元的單價成交了多筆訂單。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品牌與設計師的沉淀,中國本土高定產業也在慢慢崛起中。蔡蘇建會長指出,“國外品牌遇冷,真的給了中國奢侈品品牌一個展示和發展的機會?!?/p>
本土奢侈品牌“東北虎”“勞倫斯·許”“永琦紫檀”,2015年業績分別上升15-20%。
今年7月,上海高級定制專業委員會在高定發源地巴黎正式成立,來自中國的DAN 丹、鼎天、Grace Chen、HANART瀚藝、黃勖、勞倫斯?許等十位中國定制大師及高定時裝品牌首次以“中國定制”概念在巴黎受到權威買手的認可和收到訂單。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李光斗認為,無論是本土品牌還是國際大牌們,只有迎合這部分人群走小眾化、定制化路線,滿足他們獵奇、特立獨行的消費喜好,才能夠安度寒冬。
但是,中國奢侈品也存在著許多商業模式方面的問題,與國外奢侈品品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國的高定產業尚未形成成熟的戰略運營模式,品牌的商業規模和價值也難以實現真正突破。
李光斗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要想有所突破首先就要告別過去簡單的模仿和抄襲,真正用自己的文化打造和包裝屬于自己的奢侈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