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奧首戰“微商”試水成功
8月2日上午,不少人的朋友圈被這樣一條廣告刷屏:“Lady Dior Small手袋 七夕限定款 線上精品店獨家發售”。

十時許,這條廣告所指向的鏈接顯示,這款定價為2.8萬元人民幣的七夕定制手袋已告售罄,“請至線下精品店選購更多心儀的作品”。
作為首個在朋友圈銷售包袋的奢侈品牌,迪奧稱,這款包袋于8月1日至8月4日在線上銷售,線上活動結束后會在門店繼續銷售,然而微信平臺發布不到半天就告售罄,顯示了這是迪奧在電商領域的一次成功試水。

自去年以來,包括香奈兒、愛馬仕、卡地亞、萬國表、萬寶龍、瓏驤(Longchamp)等品牌均開通了在線購物平臺,這與此前奢侈品對電商的態度大相徑庭。伯恩斯坦高級奢侈品分析師Mario Ortelli早前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奢侈品牌一直不愿順應數字化趨勢。愛馬仕CEO帕特里克·托馬斯就曾對法國媒體表示,“80%在互聯網上以愛馬仕之名販售的商品都是假貨。”對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而言,如何在網上去凸顯“奢侈品”形象是一大難題,而與假貨泛濫的網購為伍無疑更會損傷其形象。
再者,在潛規則橫行的行業里,一旦放開銷售渠道,電商難以控制倉儲和物流環節中會出現假貨或掉包現象,從而影響自己苦心經營的形象,這不是中國才面臨的問題,而是全球的共同擔憂。
然而,由于近年來奢侈品新興市場增長乏力,行業收益放緩,敦促品牌不得不進行改革。Dior時裝部門報告稱,2016年公司第四財季運營利潤大跌30.2%至7400萬歐元。在中國,商場和百貨公司的客流量持續下降,品牌關閉門店已經不再是新聞。
電商的發展勢頭卻不減。目前,盡管絕大多數的奢侈品購買依然發生在門店,但是,多數消費者是先在網上看到或者聽說了產品信息,受影響后再前往門店購買。數字渠道其實早已成為奢侈品購物的領航先導。
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與意大利奢侈品協會聯合發布的《2015數字奢侈品體驗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線上奢侈品銷售額將達到700億歐元,占個人奢侈品銷售總額(3900億歐元)的18%。益普索市場研究集團(Ipsos Group)發布《2015中國奢華品報告》中顯示,中國大陸36%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通過網絡購買奢侈品,與2014相比提升了24%。
基于新的傳播渠道和價值判斷,奢侈品大牌紛紛與社交工具結為新的盟友。愛馬仕、路易威登、卡地亞等品牌相繼在網絡平臺推出非核心目錄產品,去年,香奈兒通過Net-A-Porter的線上Pop-Up門店合作,為旗下售價在1970至19000歐元區間的精品高級珠寶系列Coco Crush開設銷售專區,據報道其僅僅在售賣6小時之后就快被搶光。而此次Dior在微信平臺銷售的是其核心產品lady Dior系列,而且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直接完成交易,無需到店提取,是真正意義上的“網購”,奢侈品的新時代似乎來臨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