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建議零售價與銷售價為何相差懸殊
在武漢多家賣場及小店,見到不少商品外包裝或吊牌上標有“建議零售價”,但實際售價大多低于“建議價”,少則便宜一兩成,多則便宜四五成,有的甚至不到“建議價”的1/3。江漢路成交價80元的毛衫,建議零售價卻是298元。消費者抱怨,商品所謂的“建議零售價”水分太大,毫無“建議性”。
一服裝店,建議零售價399元的小西服,賣家同意140元成交;在鐘家村一童裝店,“建議價”68元的兒童套裝,賣家開價只要39元。
本地一賣場人士透露,廠家給出的建議零售價,本是結合產品成本、銷量、消費者承受力、商家利潤率等因素制定的,意在約束商家擅自抬價或壓價,保護消費者利益,維護品牌形象。不過現在,部分廠商將建議零售價視為價格策略:一些廠商間形成默契,故意標高建議零售價,然后打出降價、打折等噱頭;甚至還有小商家擅自給商品掛個高價的“建議零售價”。
江漢路一服飾小店店主坦言,如今消費者習慣還價,建議零售價高點,給顧客“殺價”余地,顧客覺得買了實惠,商家也有利潤空間。物價部門表示,如果商家沒有建議零售價的銷售記錄,卻以所謂的建議零售價為原價,進行打折促銷,涉嫌價格欺詐,消費者可以舉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