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派服裝的復活之路并不樂觀
3月28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2010)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展出面積10萬平方米,匯聚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個品牌。記者只看到唯一一家湖北服裝企業——貓人。
在描述CHIC(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的縮寫)歷史時,有這樣一句話:對于CHIC,走出這條路的是上海人、湖北人、北京人、寧波人、溫州人、杭州人、東北人、廣東人、閩南人、香港人、臺灣人,甚至還有日本人和韓國人。
時至今天,上海人、北京人、寧波人、閩南人……仍舊活躍在CHIC的舞臺上,意大利人、法國人、美國人等也組團加入了CHIC,湖北人卻離CHIC舞臺越來越遠了。
3月28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2010)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展出面積10萬平方米,匯聚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個品牌。記者只看到唯一一家湖北服裝企業——貓人。
作為孵化品牌的重要載體,CHIC的地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重要。為何漢派服裝企業游離在它之外呢?曾經風行一時的漢派服裝,為何今天如此落魄?漢派服裝的復活之路在哪里?
CHIC幫助企業塑造品牌
“現在的CHIC不再僅僅是一個交易平臺,很多品牌是想通過CHIC走向市場,把最優秀的產品拿到CHIC展示,對企業內部是一種鞭策。”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如成這樣評價CHIC。與李如成持同一看法的還有波司登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德康,“CHIC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前沿、衣著流行的先導,成了社會各界和海內外關注的時尚發布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和品牌展示中心。我們每年都通過CHIC展現公司實力,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北京順美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司紅軍認為,在國內眾多的服裝博覽會中,CHIC的規模和影響是最大的,能反映國內服裝行業的發展狀況,對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的塑造、對渠道和終端店鋪的建設均有很大幫助。
寧波太平鳥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明峰認為,再好的演員也需要一個舞臺去表演,特別是對一個剛出道的人來說,需要一個大舞臺、大導演、好劇本。對服裝企業來說,CHIC就是這樣一個大舞臺。
帝皇時尚(杭州)有限公司每年都來CHIC參展,他們認為CHIC是做品牌的一個最好的平臺,在國內沒有比它更好的。CHIC能最快地把品牌文化、定位、產品、營銷理念等傳遞給業界。
CHIC主辦單位負責人介紹,今天的CHIC絕不是招個代理商、加盟商那么簡單,與之相連的還有中國服裝論壇、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中國服裝發布會、中國服裝經售商聯席會議等活動,很多不參加CHIC的企業也會到展會走一圈,了解新的服裝消費趨勢和生產工藝,感受行業發展的步伐。
缺席的漢派
CHIC的地位如此尊貴,連意大利、法國、美國、韓國等國家的服裝企業都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趕場”,其目的是為了分食中國龐大而又正在蓬勃發展的服裝市場蛋糕。但讓人頗感費解的是,漢派服裝中僅有貓人一家企業蒞臨,其他企業均缺席。
曾幾何時,漢派服裝與京、粵、滬三大流派齊名。1995年,以太和、佐爾美、紅人為首的漢派服裝企業組團參加CHIC,開創了地方品牌組團展示的先河,引起一時轟動。“漢派服裝被追捧的時候,甚至連北京人都喜歡,線條大氣,色彩艷麗。”北京藍地服裝公司肖文玖表示。時過15年,曾經踩出CHIC之路、風行一時的漢派服裝在展覽會上卻銷聲匿跡了。畢業于武漢紡織學院的前太和品牌首席設計師、現任香港MYTHECO.設計公司設計總監的王鴻鷹不無憂傷地說:“現在談起漢派服裝,很多人已經陌生了。”
原湖北省紡織服裝行業投資促進會會長王洪章說:“在CHIC辦一次展覽的費用多在300萬~500萬元,湖北服裝企業擔心投入那么大的成本來CHIC辦展覽不劃算,因此也就不愿意參加CHIC,而不參加CHIC,就很難受到代理商和媒體的關注,進而無法形成強勢品牌,發展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在產能過剩的今天,“生產”已無法創造出自己的需求,而只有品牌才可以帶動銷售。當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變得“平民化”,而把中國服裝業置于一個國際化的生存環境之中時,中國服裝企業必須借助品牌才能提高生存張力。因此,CHIC相關負責人判斷,“未來十年,一定是中國服裝品牌快速發展的時期,是中國爭取話語權的新時代”。然而,漢派服裝選擇游離于CHIC這個孵化品牌的重要載體之外,這明顯與當前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環境和發展態勢相悖。
漢派服裝的復活之路并不樂觀
據記者觀察,以前服裝銷售是個“渠道為王”的時代,誰占領了渠道,誰就會截取更多的“利潤區”,因此各服裝生產企業賦予CHIC商貿功能的權重很高,在展覽會上仍然用各種優惠政策招攬代理商。然而,未來服裝銷售模式是個“終端為王”的時代,誰占領了終端,誰就控制了服裝產業的未來。在本次展覽會上,貓人提出了打破服裝銷售代理制模式,成立零售專賣連鎖“性感創富基金”,支持創業者加盟貓人品牌零售專賣連鎖體系,三年內實現新增門店1萬家,其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終端銷售,迎接下一輪品牌時代的來臨。
在CHIC召開之前,有關媒體報道,溫州商人正組團在全國各地購買商場,其目的是讓更多的溫州產品能直接和消費者見面,以此刷新和提升溫州產品的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與溫州商人的進取相比,漢派服裝走的是下坡路。近年來商場每次調整定位、品牌換血幾乎都有漢派服裝被清退,十年來商場里消失了50%以上的漢派品牌。如今,武漢各大商場里滿眼都是外地品牌。
作為一種具有時間價值的快速消費品,不能進入零售渠道不僅品牌無法樹立,企業的資金也會沉淀在庫存里,難以有可持續的發展。在國際、國內品牌的雙重擠壓下,在零售終端被外來品牌控制的情況下,記者不禁想問,漢派服裝還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它復活的可能性又有多大?顯然,我們決不能再等上十年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外來品牌決不會讓漢派服裝留下的市場份額空著,他們會伺機填充市場的空白點。當終端淪喪、品牌缺失,而又不主動適應服裝市場發展的環境時,漢派服裝就不再是能不能復活的問題,而很可能是永遠地作為一個歷史封存在檔案之中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