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笑看歷史變局
當中國服裝業在認真地、謙虛地找差距,尋找方向的同時,歐美以及日本等一些國家,仍沉浸于原來的百年輝煌,找不到未來發展的路徑
危機重構產業格局
2009年,對世界服裝業來說都是一個不平常的一年,而對中國服裝業來說顯得更有深遠影響和深刻意義。
金融危機使得國內沒有品牌、沒有渠道的服裝企業被淘汰,或轉化為產品精良成本優勢明顯的加工品牌;同時,產業優勢資源開始向品牌、有渠道的企業集聚。
“金融危機加快了產業調整的速度和力度,可以把不好的因素剔除掉,這樣對一些比較優秀的企業反而是機會來進行布局。”七匹狼股份公司董事長周少雄表示,高速、粗放的經濟發展必然出現回調,企業將從注重概念轉變為注重核心競爭力。
在他看來,“金融危機為中國服裝品牌創造了機遇,可能會掀起一次發展新高潮”。
一方面,金融危機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理性回歸,拉近了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的距離;另一方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經濟全球化,讓我們進一步看清了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趨勢。
同時,金融危機讓世界時裝業受到重創,世界時裝產業格局將發生一定改變。
世界看中國
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歐美日大批奢侈品品牌陷入了業績下降甚至債務危機。山本耀司所屬的公司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日本百貨商店從3000多家減少到2000多家;很多法國設計師沒有資金、沒有精力在時裝周進行時裝發布;“意大利制造”和“法國制造”的地位也受到全球眾多權威媒體的質疑。
然而,在歐美經濟還處于低迷、徘徊時,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內銷市場強勁增長。這引來全球各大奢侈品牌爭相在中國展開圈地運動。
“全球人都知道,世界未來的市場在中國。”法國CHANEL公司總裁穆琳·琪凱特在2009年CHANEL新品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將會進一步加大在中國開店的步伐。
經濟危機的寒風把越來越多的國際奢侈品牌吹到了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在全球消費市場地位不斷上升。
今年的CHIC,海外館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總面積較去年增加了15%以上。300多個國際品牌,帶著他們的新設計、新眼光、新理念、新戰略和與中國伙伴合作的熱望蒞臨CHIC,把登陸CHIC作為開拓中國服裝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這個現象進一步說明,中國市場作為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其市場潛力受到海外品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中國服裝業將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需要重新思考中國服裝品牌在世界上格局中的位置和價值。
另一方面也警示我們,在一個越來越開放的時代,在越來越多的外國競爭者攻入中國市場的同時,我們應加快探尋由“服裝大國”通往“服裝強國”的路線圖。
在加快開拓中國市場的同時,一些奢侈品品牌迫于經營壓力,正積極向中國的一些投資商,或者是一些經營商投遞橄欖枝,希望進行洽談合作或收購,借此沖破危機。
2010年3月,報喜鳥集團董事長吳志澤受邀到歐洲談品牌合作。
其中一家是著名是時尚品牌,目前在中國已經有一部分市場。吳志澤提出只進行中國區域的收購,對方說什么也不同意,表示“中國區域不能拆開收購,必須要用一個整體的資產包去收購”;另外一品牌是意大利的二線品牌,這個品牌在歐洲做得比較好,但是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同樣吳志澤只要求獲得中國區的代理權,并且要求購買中國區的商標所有權。對方卻表示,“除了中國以外,隨便哪個國家都可以賣”。
吳志澤表示,這說明國際上的知名品牌對中國市場都很看好,甚至已經沒落的品牌,對中國市場還是寄予很大的希望。
2009年,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正在積極制定戰略,開拓中國市場。在鞏固高端市場的同時,國際品牌開始向二、三線市場邁進。
未來,在中國,中國服裝品牌開始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而國際品牌則推出二線品牌由高端向中低端滲透。這就直接形成了面對面的競爭。
所以,吳志澤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全面競爭的十年”。
從未有過的自信
“其實,中國品牌或主動或被動早已走進了國際舞臺。”依文集團總裁夏華表示,現在全世界最好的品牌和我們在同一個空間下,在家門口 “世界大戰”已經開始。
在她看來,中國服裝品牌已經是時裝領域國際品牌的一份子。
“事實上,對于‘中國服裝業的未來’這個話題我們在十年前,中國剛剛加入WTO的時候,在全國已經談過一次了,那一次的范圍更加廣泛。但是上一次的討論跟這一次的討論有根本的區別,上次的討論更多的是焦慮、迷惑,甚至是擔憂,有的甚至是恐懼,覺得狼來了。這一次感覺更多的是自信,還有從容。”吳志澤說。
現在中國是一個服裝大國,未來我們一定要打造成服裝強國。對此,吳志澤非常有信心。
對于未來中國服裝強國之路的前景,山東如意集團的董事長邱亞夫也顯得非常有信心,他用兩次去歐洲考察的情況對比進行佐證。
1998年,邱亞夫帶隊去意大利考察學習,發現中國與國際的差距是30甚至50年的距離,“可能有生之年都無法改善”。
2009年,他用三個月又跑遍了意大利、法國、日本和美國的工廠和市場,欣喜地看到中國紡織服裝業已經發生了根本革命性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生產的面料已經遠遠地超過了國外。在這次考察期間,如意的面料讓法國設計師驚訝、震撼、敬佩,法國媒體對此進行大篇幅。
當邱亞夫準備買一件服裝(非中國產的),專賣店的銷售經理馬上說:“你為什么不買中國的?中國的設計好,產品好,質量好,難道你買韓國的嗎?你買日本的嗎?”
今年三個月,如意收購了意大利的一個服裝廠,一個德國的服裝廠。他們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邱亞夫近距離接觸他們的設計,整個營銷,整個生產過程發現,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已經在工藝設計、市場營銷能力、設計的文化品牌、文化內涵、科技水平以及企業的管理水平上有很大提高,中國已經有10%的企業不輸于他們,而且是遠遠地超過他們。
{page_break}
同時,在2008年到現在兩年的經濟危機當中,中國紡織服裝業“洗去了些許浮躁,多了一份理智,”在認真地在謙虛地找差距,尋找方向的同時,歐美以及日本等一些國家,他們一方面沉靜于原來的百年輝煌,一方面找不到未來發展的路徑。
中國在成長
“最近幾年,一些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很有優勢,也很有優越感,所以當中國品牌超越他們的時候,他們很不習慣。他們往往以撤柜來威脅我們的民族百貨零售企業,這種現象現在發生很多。”在4月26日召開的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上,北京愛慕內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榮明說。
這表明,中國服裝品牌已經很強大,足以讓國際品牌產生危機感,同時,中國服裝品牌還要更強大,我們要能夠守得住中國市場,我們要敢于和這些所謂的國際一線品牌去競爭。
當然要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
經過30年發展,中國服裝業加工能力已非常深厚,深加工工藝技術已很規范,成長起一支高效高能的技術隊伍,全球最先進的生產裝備被很多中國企業所采用,信息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在產業鏈各個環節,而且中國服裝加工的核心競爭力正在由勞動力成本優勢向功能優勢、效率優勢、性價比優勢轉變。
完整的產業鏈,是中國服裝業今后發展的物質保證。未來若干年,我國服裝行業將從國內產業鏈快速發展進步、國際產業鏈服務對象瞄準中國服裝行業、產業鏈的專業化發展和與服裝行業整合的協調發展三個方面獲得更為強大的產業鏈基礎優勢。產業鏈上下游發展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與服裝行業的結合也更為密切,對服裝行業的服務更為實用到位,產品設計、研發的一體化趨勢更為明顯。
同時,中國國家經濟發展了,國家強大了,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經濟。國家強大了,我們的文化就會被世界所認可,我們這些服裝品牌就會被世界所認同,附加值就會體現出來。
另外,未來15年內,我國人口仍將呈上升趨勢、國民收入水平將持續增長、農村城鎮化將進一步加速。隨著住房、社會保障等得到妥善解決,衣著消費需求潛力有可能極大釋放,國內市場需求將呈現剛性增長態勢。國內奢侈品消費、個性化消費、功能性需求消費、鄉鎮需求性消費等新消費概念的出現和成長將派生新的市場機會和空間。
亞洲、南美洲、東歐等地新興市場需求也將隨經濟文化發展而快速增長,不僅在數量需求上為我國服裝出口提供新的機會空間,更為我國品牌服裝走向國際提供一個良好契機。另外,占據全球服裝消費絕對份額的歐、美、日市場已趨穩定,消費者對“中國制造”早已接受和認可,并且已經開始逐漸接受“中國創造”的概念。
“現在的中國服裝企業也跟10年前的企業是完全不一樣的。” 吳志澤表示。
10年前,最久的企業也只有20年的歷史,現在已經30年的歷史。30歲是壯年了,20歲還是青年,所以當時比較迷惑。現在中國服裝企業無論是運作、內部管理、人才儲備、全球視野等等,都能夠跟國際上一流的服裝公司看齊。
周少雄也表示,最近10年中國服裝品牌發展非常快,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既有一些銷售額比較大的大眾品牌,也有一些出自于設計師的創意跟定位比較精準的個性化品牌,中國服裝品牌發展越來越國際化。
在今年的CHIC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規模,不同風格,不同定位,不同發展階段的本土品牌在共展風采的同時,也在全力發揮出各自的競爭優勢,紛紛重點推出許多適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走向的新風格品牌。企業的表現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務實,其種種舉措也是前所未有的要旨明了訴求準確且準備充分。
我們驚訝于其方式、產品、定位的獨創與新穎,這一切的舉措和思維,凸現企業在不斷創新。而“創新”便是中國由“服裝大國”走向“服裝強固”的永續動力所在!
當然,30年的深厚積淀,將促使中國服裝產業在一個更加系統化和復雜化的平臺上存在和發展。中國服裝業整合、調整、提升的“變革”時期即將到來,一個集產業、品牌、商務、文化、資源價值、商業規則、社會責任等為一體的系統運營化競爭時代也將不可避免。
周少雄也表示,“中國服裝品牌競爭時代才剛剛開始。”
開啟強國之路
“金融危機打破了舊秩序,新的秩序還未形成。后危機時代,真真切切的轉型拐點出現了,產業調整開始了。”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在多種場合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指出,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最后一年,也是確定“十二五”規劃的一年,更是謀劃今后10年、15年發展的一年。中國服裝業在完成規模擴張使命后,以價值創新為核心的品牌發展,將成為歷史新任務。“中國服裝產業要抓住后危機時代走勢,用全球化眼光,用未來10到15年,積極謀劃并實踐幾代人為之奮斗的中國‘服裝強國’之夢。”
“服裝行業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蔣衡杰表示,問題是要找到我們的出路,對未來發展要有一個規劃。
在他看來,現在是中國由“服裝大國”走向“服裝強國”的最好機遇期,“世界上沒有后悔藥,錯失這個機會將會犯下嚴重的歷史錯誤”。
很顯然,未來10年是中國服裝走上“強國之路”的關鍵10年。
2009年初“紡織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成為服裝行業建設服裝強國的促進劑,也成為探路未來服裝強國的第一份可行性規劃。
而中央“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的定位重申,使中國服裝業的“強國之路”更顯得意義非凡。
2009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改委、財政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服裝自主品牌發展的知道意見。七部門與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共同參與組建了推進服裝加快自主品牌的建設會商機制,政府部門將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服裝自主品牌的建設。
這就為我國服裝業走上“強國之路”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強國之路’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方向,只是現在這個方向越來越明晰了。”在今年的中國服裝論壇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表示。
在他看來,打造中國服裝自主品牌,歷經了二十幾年的探索、實踐、學習、開放,如今已經從啟蒙階段到了開拓發展提升的新的時期。發展自主品牌已經成為中國服裝業從“大國”走向“強國”的一個自覺的行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