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對面發現南宋手工作坊遺址
800多年前的南宋御街,也就是現在的中山路,到底什么樣,資料記載很少,好在考古人員用他們的雙手掀起了一層又一層面紗。
最近掀起的一角,在十五奎巷和中河路交叉口西南側,也就是鼓樓對面。5月中旬開始,考古人員在這進行考古調查,先后發現了南宋至民國各時期重要遺跡。
現場近100平方米范圍內,南宋遺址在東北角,雖只有五六平米,卻發現了一個灶、三個水池和一些踏步檔。
灶只暴露部分,火門在東面,內壁有明顯火燒痕跡。
三個水池,相互連通,設有出水口。池底以邊長31厘米方磚錯縫平鋪,四壁則以長條磚鋪。每個池的一角,都有弧形磚砌設施,池外還有一塊大石板??脊湃藛T從這些遺跡判斷,這是一處手工業作坊。
這是什么作坊?現場還有一些更細小的發現——池底,有一層薄薄的黑色物質,跟泥土混在一起。
杭州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杭州古都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正秋去年底在《杭州研究》上發表了一篇《南宋御街原貌考辨》,里面提到,南宋時,中山路上有很多絲帛、服飾類店鋪,其中有些是前店后坊。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最大的絲綢紡織中心,官私絲綢作坊遍布城市,御街上就有很多絲帛、服飾店。
絲帛、服飾類店鋪又有彩帛鋪、白衣鋪、頭巾鋪、腰帶鋪、絲鞋鋪、絨絲鋪、枕頭鋪、臺衣鋪等特色店。至今知道的著名店鋪名號有:
抱劍營街,李家絲鞋鋪。三橋街,柴家絨絲鋪。三橋河下,楊三郎頭巾鋪。
沿橋下,生帛鋪。南瓦子,宣家臺衣鋪。中瓦前,彭家油靴鋪。市南坊,鈕家腰帶鋪、徐官人幞巾鋪。
這些鋪席,都有相當規模,售賣滿足都市百姓所需的各種服飾。
另外,考古人員還了解到,距此不遠有座福德橋,因橋下的河水又黑又臭,老底子又叫“黑橋”。
“那么,這層黑黑的物質,會不會是織造物?如果是的話,這個手工業作坊,就極有可能是染坊。染坊出來的水,染黑了附近河道。”考古人員大膽推測。
無獨有偶,接下來明清層遺址中,同樣也發現了這種手工業作坊遺跡——爐灶、水池、排水溝。
“難道中山南路這里的染坊作業,從南宋一直延續到明清?”這是一道歷史資料里沒有記載答案的難題。
昨天上午,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山路綜合保護與有機更新策劃工作領導小組總顧問王國平赴現場察看。
王國平說,這個考古發現要展示給老百姓看,以前大家都以為中山路是南宋御街,邊上不是皇家建筑(如太廟)就是官府衙門(如三省六部),其實中山路邊也有平民百姓,通過展示,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南宋市井生活,了解杭州歷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