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到達臨界點 下半年出口或放緩
在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出現平穩回調的預期下,6月外貿進出口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海關總署公布最新數據稱,6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547.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到1374億美元,均刷新2008年7月的歷史紀錄,創歷史新高。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指出,這標志著我國對外貿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央視在報道中強調,這比預期提早了一年。
6月份強勁的出口與順差數據,延續了5月份的走向,但也再度引起了諸多“見頂”的憂慮。
多家機構及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下半年的外貿走向并不樂觀。他們提醒企業特別關注8月份之后的進出口數據。
PMI滯后效應8月后顯現?
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當月我國出口1374億美元,增長43.9%,經季節調整后,環比增長4.3%,超出大部分市場人士的預期。同時,6月進口1173.7億美元,增長34.1%。
當月順差再創年內新高,超過200億美元大關。1至6月,我國貿易順差為553億美元,下降42.5%。相較此前官方預計的全年貿易順差降到1000億美元以內,此數據已基本符合其預期。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處處長黃國華也對媒體表示,6月對歐盟出口增長43.2%,比總體出口增速低0.7個百分點,“歐債危機及歐元大幅貶值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已經顯現。”他說。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對記者表示,歐債危機及歐元大幅度貶值都發生在5~6月份,而這個因素對出口訂單的影響將會在3~6個月后才會顯現。因此,目前單月的出口強勁并不能說明這種樂觀情緒是可持續的。
他認為7月份外貿可能就要見頂了,因為國際市場再庫存的樂觀影響,到下半年將逐步減弱,進出口應該還是處于“前高后低”的走向。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他目前不能確定外貿是本月見頂,還是下月見頂。但可以明確的是,7月前的出口都是靠之前的訂單推動,8月后的新單卻不盡如人意。如果再疊加上原材料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將會使外貿企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今年紡織企業的原料成本已經上升了20%。”他舉例說。
因此,他認為企業應該密切關注8月以后的進出口情況,并做好充分準備。
PMI 6月再度下滑,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7%,比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該指數4月份同3月份持平,5月份以來連續回落,以2個月的滯后期來看,我國出口持續回升的勢頭呈放慢跡象。
兩大因素或致企業“搶出口”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影響6月出口的兩個短期因素不可忽視。一是出口退稅政策使得企業有短期“搶出口”的沖動。以鋼材為例,其出口的短期波動特征明顯。
二是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企業會加快當期出口。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6月22日聯合公布了《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料在內的406個稅號商品的出口退稅。
除去這兩個短期因素的影響外,魯政委則擔心,下半年可能出現“內需萎縮型”高順差。
他發現,4~6月份表現出的外貿走強,尤其是順差好轉,大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出口大大高于進口的表現。而本月在國內生產放緩的情況下,進口增速環比下降似乎在所難免。
他認為,如果到第三季度,沒有新的投資來拉動經濟,那么很有可能會出現出口下降但進口下降更快的局面。“綜合來看,全年貿易順差還將相當可觀。只不過是"內需萎縮型"高順差。”
但張燕生認為,人民幣將保持長期穩定,小幅波動。而進口增速放緩,主要是由于美元堅挺造成的,抑制了國際市場上初級產品與機器的價格,而不是內需放緩造成的。
把脈外貿“分水嶺”
三季度?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歐債危機及歐元大幅度貶值都發生在5~6月份,而這個因素對出口訂單的影響將會在3~6個月后才會顯現。
8月后?
先行指標PMI:一般而言有2個月左右的滯后期,當月其新出口訂單指數環比回落2.1個百分點,5月份以來連續回落。
8月后?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7月前的出口都是靠之前的訂單推動,8月后的新單卻不盡如人意。如果再疊加上原材料與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提醒企業關注8月以后的進出口情況,并做好充分準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