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折扣季提前來 眾企業搶跑籠資金
今年夏天的服裝折扣季幾乎提前一個月到來。筆者發現,在一片打折聲中,直接折扣取代了以往的“滿減”方式,部分應季服裝折扣更低至5折。原來,今年春季比往年短導致春裝大量庫存,企業在夏季“搶跑”打折以盡快回籠資金,開始下一季度研發和生產;為緩解國內整體產能過剩,出口商品流入國內渠道消化;而網購對于實體店的沖擊,也迫使品牌商拿出更多“誠意”打動消費者。
折扣季“搶跑”改滿減變直接打折
正值夏季服裝熱賣的時候,京城商場里卻處處皆是打折標語。“全場5折”、“低至3折”等頗具誘惑力的折扣幅度一時間讓專賣店里人山人海。
筆者走訪來福士廣場、中友百貨、新世界、西單大悅城等多家商場發現,超過半數品牌商家都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優惠促銷活動。無論是服裝還是鞋類,商場里到處都是醒目的“折扣牌”。在這些折扣牌中筆者發現,往年商場里鋪天蓋地的“滿減”方式(即購物金額達到規定數額后減去相應金額,如“滿199元減99元”)今年只有部分品牌采用,大部分品牌則是采用不同程度的折扣促銷方式,甚至在一些商場里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品牌商家干脆放棄使用“滿減”手段,而是直接在原有價格上進行打折。
筆者通過采訪了解,不少消費者表示,今年夏季折扣較往年提前了近一個月,往年8月以后才會在商場出現的大規模打折優惠活動,在今年6月的最后一周即開始上演,而且折扣力度相比往年較大。
令人心動的優惠幅度著實讓不少消費者按捺不住痛快消費了一番。ZARA、H&M、MANGO等人氣頗高的店鋪里人頭攢動,櫥窗里張貼的5折海報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女性消費者前來“淘寶”。由于僅是個別品牌專賣店里小范圍的新品不參與打折優惠活動,大部分的品牌商家打折優惠是包括全場商品。
可以看到,大部分女性消費者進店后即開展對每個貨架的“地毯式搜索”,不放過任何一件自己中意的商品。于是在長龍般等候試衣的隊伍里,消費者大多都是懷抱多件衣物,鮮有平常時期顧客手持一兩件衣物等候試衣的情景。一位顧客向筆者展示她的“戰利品”:60多元的T恤衫、99元的短褲、199元的牛仔褲等等,所購商品大多以5-7折價格購買,與原價相比省下了近千元。
折扣實惠多應季商品受熱捧
消費者通過享受打折、“滿減”的優惠方式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心儀商品,自然是欣喜不已。可是與打折店鋪高漲的人氣相比,采取滿減的商家則明顯人氣不足。
筆者在一些商場看到,大部分消費者在打折的專賣店里放心大膽地選購。由于排隊試衣顧客過多,有的顧客發現適合自己的尺寸號碼、早已心儀已久的服裝不試衣便毫不猶豫地結賬付款。而在采取“滿減”的專賣店中,當顧客在挑選商品時,會向導購問詢“滿減”價格后考慮一番再決定購買。
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商場的“滿減”優惠手段確實沒有直接打折合算。一位劉小姐向筆者算了一筆賬:例如一條標價798元的裙子,按照店里“滿100減40”的優惠幅度,大多數消費者會認為這相當于打6折的折扣??墒牵鶕?ldquo;滿100減40”計算,該裙子實際價格為518元,而6折后的價格卻是478.8元,相差近40元。這將近40元的差價原因就是那“98元”的零頭。
另外,筆者發現,在服裝專賣店中,雖然打折商品囊括了一年四季的服裝,但是最受消費者關注的依然是應季商品,毛衣類、風衣外套之類的過季商品少人問津。在某品牌專賣店,一位消費者在尋找前一天看好的一條裙子,結果僅隔一天就已經售罄。通過多名消費者了解到,購買夏季服裝至少還能穿兩個月,而春秋冬季服裝畢竟是過季服裝,款式過時、型號不全等問題導致難以挑選到滿意的商品,無法預測下一季的流行元素,而且在圣誕前后的“打折季”購買秋冬季服裝較為合適。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此時購買過季服裝中的百搭單品還是比較合算的。
{page_break}
3折進貨5折銷盡快消化庫存壓力
為了回籠資金,為下季度的服裝設計和生產做準備,每到夏季,商場都會聯合品牌商進行大規模折扣促銷。甚至,一些品牌商生產服裝的資金是通過貸款得來,為了盡可能地收回資金,即使虧損也不得不進行促銷。
不過,筆者注意到,盡管都在進行折扣,但折扣都在5折以上,由于品牌代理商大多是以3折左右的價格拿貨,所以即便進行半價促銷,同樣可以盈利。而且,這些品牌的新品上市時,大多以正價進行銷售,品牌代理商在這一階段的收入足以平衡之后大力度促銷損失的利潤。
折扣力度大的直接原因是品牌的庫存壓力增加,最有效地“消化”庫存的方法就是進行折扣促銷。在國際金融危機洗禮后,營銷意義大于實惠的“滿減促銷”已經很難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折扣占據了主流。
某服裝企業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由于今年春季較短,造成春裝庫存壓力過大,服裝企業為了規避風險,保障秋冬季服裝的暢銷,紛紛選擇在年中通過較大折扣的促銷活動以減輕庫存壓力、加快回籠資金。
海外市場傷元氣出口服裝多內銷
面對今年的“短春”,京城某商場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今年夏季促銷的折扣力度一定會高于往年,否則,商場春季服裝的庫存難以消化。如今的事實也證明了該人士的預測。
實際上,相比于季節因素,宏觀環境對于品牌的影響更大。受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影響,再加上人民幣升值、歐元匯率下降,一些主要做出口業務的服裝企業為了盈利,只能加大內銷力度,使得國內服裝供應量增大。
這批商品進入國內渠道進行銷售,導致品牌商為了多賣商品而加大促銷力度。而且主要進口中國服裝的歐洲、美國市場還沒有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恢復“元氣”,以往可以簽訂大批訂單的歐美零售商大幅減少。
此外,針對今年商家折扣力度較大,有業內人士介紹,今年年初南方企業出現的“用工荒”也使得勞動力成本上升,從而提高服裝制作成本,由此造成今年服裝價格高于往年。若折扣力度仍同于往年,消費者感受不到打折后的優惠,將不會為企業消化庫存而買單。
非打折不消費網購沖擊商場
根據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網購規模達到2670億元,網購人數達1.3億。網購的風行在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更多便利的同時,對商場實體店的沖擊力度也令商家感到壓力。不少消費者選擇在商場里挑選好款式、型號,在網上購買。網購的價格優勢目前成為一些實體店無法逾越的“鴻溝”。
另外,一些商場逢周末、節假日開展優惠促銷活動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各類優惠活動已經司空見慣。甚至有消費者表示,除了國際一線品牌,平時在商場里購物感到按原價購買就是吃虧。“不打折就不消費”的想法得到部分消費者的認可。
不過,有專家認為,盡管目前網購對于傳統實體店渠道形成了較大沖擊,但日后沖擊的勢頭或趨緩。
商業專家劉暉告訴筆者,目前,消費者大多選擇在淘寶等B2C網站購買商品,在這些網站的賣家中,只有極少數的賣家通過特有渠道可以買入部分正品以低于正價銷售,但該部分商品的數量極為有限,而且貨源不穩定,難以持續滿足習慣購買正品的消費者。而大多數賣家以超低價格銷售的知名品牌服裝,是以精仿為主。隨著市場的不斷細分,因為價格實惠購買精仿商品的消費者會逐漸與習慣在商場中購物的消費者區分開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