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條件惡化:警惕其對棉花的影響
日前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一般的看法是用工多、投入高、市場風險大,農民缺少植棉積極性。但是,記者采訪全國棉花種植狀元縣射陽縣經作站吉站長之后,發現其中的原因還應包括近年來棉區自然種棉有利條件的衰減,使得棉花生長期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影響棉花單產水平的提高,繼而影響棉農種棉效益和植棉積極性。這個問題,亟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射陽是最早引種抗蟲雜交棉的縣份之一,由于抗蟲雜交棉相對常規棉而言,具有省工、節本、增產和質優的優勢,全縣雜交棉普及率高的年份達到95%。但近兩三年,抗蟲雜交棉抗蟲性能單一、抗病性能下降等缺陷快速暴露出來。就抗蟲性而言,抗蟲棉對過去防治棉鈴蟲時可以兼治或不要花多大農藥成本單治的害蟲,顯得越來越難治。雖然自引種轉基因雜交棉后,田間枯萎病、黃萎病株有所減少,但隨著近年棉花種子市場的混亂,一些雜交棉內在品質在下降。
吉站長擔憂地介紹,現在棉區種棉的是兩種人,形成強烈的反差,一是植棉能手,二是老頭老奶奶。種棉的老人或未能實施科學的多熟制耕作,棉苗移栽密度過稀;或為減少植棉成本的支出,在肥料、用工投入上明顯不足,致使籽棉產量下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