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虹化纖:打造科技創新“航母”
在逆勢中上揚,在困境中創造出一個個奇跡??萍紕撔?,是盛虹人應對危機的一大“法寶”,也是盛虹的企業精神——
生產車間內,所有生產線全部開足;在營業處,訂單不停地開出,貨運車不停地來回穿梭……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在盛虹集團,處處呈現出繁忙和勃勃生機。
經歷18年的風雨,盛虹集團如今已成長為總資產近百億元、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現代集團企業。目前,業務涉及化纖、印染、能源等六大領域。而在主營的化纖和印染兩大領域,有著“全球超細纖維專家”和“印染產能亞洲第一”之稱的盛虹更是成為了業內的領軍企業。今年,盛虹成功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14家科研機構配置“航母”強勁動力
從2003年建立的紡織品檢測中心,到2007年的化學纖維檢測中心、自主創新研發中心……再到今年9月份剛剛啟動建設的現代紡織研發基地(以下簡稱研發基地),盛虹科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目前,研發基地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都已動工開建,最早明年年底將全部建成。“危機面前,盛虹更加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以科技創新為紐帶,拉動產業轉型升級,成了我們時刻緊握在手的一大‘法寶’”,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表示,“投資興建現代紡織研發基地,是盛虹人由來已久的科技之夢”。“我們要把研發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超級航母,讓這艘航母引領整個紡織業沖出亞洲,走向國際最前沿。”繆漢根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
據介紹,這一研發基地總投資逾3億元,建筑面積11.6萬平方米,將集納3家技術公共服務平臺、10個科研中心和一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紡織纖維檢測中心、時尚面料展示和發布中心……
印染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印染產品開發中心等,建成后可吸納科研人才逾千人,它的建成將使盛虹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具鮮明特點與時代特色的新型紡織科技研發中心。“航母再大,沒有動力不行,所有科研機構的設施都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14家科研機構就好比是航母14架最強勁的引擎。”盛虹集團副董事長唐金奎指著基地效果圖告訴記者。“引擎的強勁之處,不僅僅是硬件的設施,更在于先進的科技和優秀的人才。”唐金奎介紹,“這些機構進駐基地后,其資源將得到全面的整合和提升,我們將與中科院、清華大學、中國紡織大學等國內外著名紡織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自主科技創新體系。我們還將不惜重金,從其他知名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中引進行業領軍人才,讓航母的引擎發出最強的動力”。
“一站式”服務提升“航母”能級
研發基地這艘巨大的航母將駛向何方?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圍繞功能性纖維和功能型面料后整理的研究及性能測試,基地將為整條紡織產業鏈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研發服務,”盛虹化纖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梅鋒介紹,“從聚酯切片到紡絲、織造、染整、織物深加工、服飾成型,研發基地將在整個紡織產業鏈及上下游相關企業的區域運營和研發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將最成熟、最富科技含量的產品推向市場。”“航母將時刻緊盯‘一站式服務’這一航標,充分發揮吳江現有的紡織產業鏈優勢,加強自主創新,逐步建立由科技創新為先導的企業模式,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作為國內最具規模的一家民營紡織研發基地,盛虹的眼光絕不僅僅局限于國內市場,更不會落在企業自身。“研發基地不但服務于自己,更多地要面向公共市場,走向世界,我們隨時歡迎任何一家紡織企業登上這艘航母,來領略紡織科技的風采,享受科技創新的成果。”梅鋒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一家紡織企業,其可以從紡織情報交流中心了解到今年的市場流行趨勢以及生產、銷售行情,從而要求面料設計中心設計出符合趨勢的面料產品。同時,我們的紡織材料研究中心、印染加工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將共同協調配合,為這種產品提供相應的生產條件。產品‘出爐’后,檢測中心為其全面‘體檢’,最后在時尚面料展示和發布中心將其隆重推向市場。”
時間是金錢,質量是生命,卓越的服務則是留住客戶最好的感情紐帶。正是在這種不斷追求優質、高效的服務理念之下,“一站式”服務將為研發基地這艘“超級航母”在競爭如潮的商海中增添更強能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