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印度服裝業發展迅速 中國該借鑒什么?
近年來,隨著印度、越南等國的時期,或者說其優勢、效能的發揮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的過程。
無論是從最早的英國,還是到美國,再到后來的日本,直至香港,這些國家和地區世界工廠的地位確實是在不斷轉移過程中,但是每個過程都經歷了很長時間。不能簡單地看到了勞動力成本等一些要素被替代,就說中國的地位將被超越。可以說,一直到現在,中國世界工廠的內涵還在不斷發展、提升過程中。
產業轉移,首先是時間過程很長,這一點必須看到。其次,現階段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產業背景發生的巨大變化,如果說中國要確立勞動力世界工廠地位,那要比英美日當年困難得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在除了勞動力的轉移還受限制以外,其他的一切要素都處于一種自由的流動狀態。第三,因為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產業環境發生了變化,中國已經不是簡單地成為一個加工廠的過程,我們在不斷地向產業兩端升級,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中國還會承擔世界加工廠的任務,但是我們已經向兩端延伸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制造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又不斷地被賦予了新的任務、新的功能和新的內涵。
并且,還有一點必須記住,中國的產業轉移,既是在承接的過程當中,又是在很合理地進行布局。我們的轉移不是被迫的轉移,而是中國企業一種合理的、積極的行為,既看到了勞動力要素問題,又看到了一些市場的問題。因為有些產品它就是貼近東南亞、印度市場的。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在“中國制造”這個過程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內涵,在發揮我們傳統的比較優勢同時,更加要發揮我們的創造優勢、競爭優勢。
中國是個大國,這一點在很長的時間內還是個優勢。但我們應該很好地學習德國、意大利等這些國家。在整個金融危機過程中,德國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在歐美國家當中它為什么能相對穩定?這和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和相當多的份額上保留了制造這個環節有非常大的關系。德國的設計很精細,制造很完整,渠道也很暢通,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特別是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僅僅承擔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中國要穩住自己的制造,積極地向兩端轉移。
短時間內,越南、印度等國在制造水平上和中國還會存在很大的差距。現在的制造已經不是簡單的加工,一定要記住“madein”這個概念不是加工的概念。我們早期是“中國制造”等于“中國加工”,現在的“中國制造”已經包括了營銷、設計和一些高端的內容。如果說他們要趕上中國,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這里面有一個“優勢差”的問題。不是簡單地說“誰被誰趕上,誰被誰轉移”的問題,核心是提升我們自己的競爭力。
我們要進行兩個布局,一個調整國內的產業布局,另一個就是中國人要學會全球布局。比如說,我們已經有些企業走出去了,它可以在越南、柬埔寨設立工廠進行加工;但是同樣,我們也可以去法國、意大利收購那里的品牌,在那里建立我們自己的設計、營銷中心。中國是一個大國,以我們自己的市場和內需穩住我們的產業,并且要在提升能力的同時,在全球范圍內營造我們的產業鏈。
所以我一直講,我們的產業發展也應該有“三步走”的戰略。先是融入全球,進而提升自己,最后確立資源配置地位。可以這樣做個比喻,你先要參加運動會去比賽;然后要出好成績,進入決賽;最后取得前三甲,成為第一梯隊。
我們的“鏈化經濟”歸根結底還是要從全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角度去看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