櫥窗設計的“盜夢空間”
Desire”法則的目標則是讓顧客“身臨其境”——即產生進入櫥窗主題情境的錯覺,萌發體驗的愿望,從而夢想擁有品牌商品后的享用狀態。
試穿商品是第一層次的體驗愿望,體驗品牌倡導的生活理念與生活方式則是更高層次的體驗愿望。既然是基于顧客消費夢想的愿望,就應該基于顧客的真實生活,并高于真實生活,制造一定的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之間的浪漫距離,激發顧客實現夢想的動力。
于是,櫥窗制造顧客夢想的前提,是能夠明確顧客的夢想到底是什么,并把它具體化、形象化和品牌化,成為充滿魅力的“盜夢空間”。
(圖1):
ZARA自始至終都將顧客的夢想在櫥窗中清晰演繹。顧客是關注一線品牌引導的國際時尚市場趨勢的大眾消費者,他(她)們既需要國際化的時尚設計,又需要平民化的商品價格,以同時滿足現實與夢想。當顧客穿著同樣時尚流行的服飾,出現在都市生活之中,以精致優雅的風格展現,配合造工考究的硬件環境,這時,產品面料和品牌文化的附加價值信息不再重要,顧客夢想的形象和場合是“盜夢”的關鍵元素。通過櫥窗主題展示,形成的“低價格、高形象附加值”效果,正是其一貫長銷的秘訣之一。
(圖2):
LANVIN的櫥窗自誕生以來,就如同一部長篇戲劇,充滿藝術寫實的氣息,戲劇化演繹人們在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從未落幕。在今天,“跨界”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傳播手段,蘋果imac電腦出現在LANVIN的櫥窗中也就不足為奇了。一位摩登女郎斜坐在地板上,右手握著香檳酒瓶,左手拿著Ipod下載音樂,頭上戴著耳麥同時試聽,完全是一幕當代的時尚青年樂享音樂的場景。不同品類的商品品牌都是時尚元素,顧客需要將這些元素添加在自己的身份識別系統之中,這是新人類謀求自我價值的“夢想”狀態。
(圖3):
WHITE COLLAR在北京SOLANA的櫥窗中演繹了一家三口騎行出游的美麗畫面。用作春菊(雛菊)道具的裝置,設有電動馬達,緩慢地演示花開的過程。道具花莖中安裝有循環伸縮的馬達,花朵中亦安裝有聯動裝置,花莖從草皮中向上生長,花蕾逐漸綻放為花朵,如此往復循環。如此大費周章演繹櫥窗,只為將顧客的“郊游夢想”打造得栩栩如生。筆者曾經在杭州西湖邊看到過很多類似的三口人共騎一部車子汗流浹背的景象,當時只覺狼狽。但是在櫥窗中,來自真實生活的場景被設計得高于生活,愜意瀟灑。
人類天性中有追求完美的意識。完美是一種對于夢想的想象。時裝無疑是最能將這種夢想具體化的現實工具——成為每個人的最美狀態。這種狀態需要櫥窗舞臺的演繹,櫥窗設計師這時又是造夢師,是“盜夢空間”里的Dom Cobb——有時是將顧客的夢想“偷來”,經過加工放在櫥窗里;有時是將品牌的夢想植入顧客的“夢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