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紡紗加工技術和產品開發進步明顯
“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新型紡紗、織造技術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取得重大進步,多項高新技術在紡織產業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和先進裝備在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
技術裝備水平提高促進紡織品生產加工水平提升。棉紡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新技術的國產化攻關和大規模的推廣應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2009年棉紡行業精梳紗、無結頭紗、無梭布、無卷化比重分別達到27.8%、65.4%、68.3%和46.8%,比2005年分別提高2.8、10.1、16.1和8.4個百分點。毛紡行業無結紗比例超過60%,大中型毛針織企業基本實現紗線無結化;精梳產品100%無梭化,粗梳產品80%無梭化,產品質量大幅提高,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桑蠶自動繅絲機的推廣應用使生絲質量水平平均提高1.5個等級,應用比例由20%提高到85%。
生產加工新技術推動了高檔紗線的發展。緊密紡、噴氣紡、渦流紡、嵌入紡等新技術的采用使紗線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天然纖維紡紗支數大大提高,紗線質量顯著提升。2009年,棉紡緊密紡生產能力達到443萬錠,噴氣紡、渦流紡達到5.9萬頭。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已在毛紡行業得到產業化應用,開發出了羊毛500公支的高支紗線,棉紡、麻紡行業正在進行產業化研究。半精梳毛紡加工技術取得突破,2009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錠,比2005年增加了70萬錠。特種動物纖維絨毛分梳及改性加工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已在25%左右的羊絨分梳企業得到應用。
織造工藝技術進步提高了紡織面料的質量。“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針織面料及一批化纖面料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目前,我國紡織行業面料自給率達到95%以上,與2000年相比較,面料出口額年均增速超過10%。
“十一五”以來,雖然我國紡紗、織造領域科技進步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先進工藝技術在全行業的推廣力度不足,覆蓋面仍然偏小。行業技術升級主要集中在具有較好資金條件的骨干企業,由于缺少行業性的技術推廣機制和平臺,先進工藝技術在廣大小企業中的推廣應用面仍急需繼續擴大,如已經推廣多年的無梭織機、自動絡筒機等先進裝備在棉紡行業中占有率仍不足6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