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走向外貿多元化
經歷了歲末年初的購物季后,不少朋友抱怨加拿大東西比美國貴。
加拿大物價高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商品需加收13%的商品與服務稅,而美國各州平均消費稅不及加拿大的一半,有的州甚至沒有消費稅;二是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導致美元貶值,加元升值。加元升值不僅對民眾生活造成影響,更對加的外貿出口帶來挑戰與沖擊。
加拿大人口少,市場小,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外貿,對外貿易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其中對美貿易占其對外貿易的70%以上,美加兩國的跨境貿易額平均每天達20億美元。加拿大統計局發布的數字顯示,加6個月來出口盈利下降了30%,主要是對美出口下滑,扯了經濟增長的后腿。
加對美出口下降有幾大原因。一是美國經濟復蘇步伐過慢,需求疲軟,對加訂單大減。二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其“買美國貨”條款限制了加對美出口。盡管經過艱苦談判,加拿大暫且被排除在“買美國貨”的條款之外,但這只是個臨時措施,美國國會一直威脅著要取消這一優惠。三是為防范恐怖分子通過加入境,美國強化了美加邊境的安檢,嚴重阻礙了貨物暢通。四是加元對美元升值導致加出口競爭力下滑。
加拿大曾寄望于美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因此對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未加指責。現在又期待奧巴馬的“出口翻番”計劃能帶動加拿大的經濟增長。但這一“出口翻番”計劃無疑是把雙刃劍。樂觀地看,這一計劃會拉動加對美供應零部件的制造業。但美對加貿易占其全球貿易的比例不足25%,美強調的是“出口翻番”,而非“進口翻番”,因此很有可能對加出口額的增長作用不大。此外,美國近年在處理與加的貿易糾紛時趨于強硬,如軟木貿易爭端中迫使加木材出口商支付了累計過億加元的罰款。最近正在仲裁的一項貿易訴訟案,標的額更是高達5億加元。
形勢所迫讓加政府意識到,不能再將“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必須讓對外貿易多元化。加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議談判正在進行之中,若順利簽署,有數據預測可為加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20億加元。加不久前與印度的自貿區談判也已啟動。據哈珀總理日前透露,加同各國進行的貿易談判多達50項。
另外,加政府于一年多前啟動了“亞太門戶計劃”,意在為對亞貿易鋪路。近來中國從加進口木材,已讓加拿大一批木材企業起死回生。在胡主席此次訪美期間,加輿論呼吁政府盡快啟動與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加拿大《環球郵報》日前在評論版頭條位置以《盡快與中國開啟自貿區談判,否則就要落后》為題發表評論,指出中國的經濟規模與增長速度已舉世公認,與中國建立強有力的經濟關系所帶來的長期利益對雙方來說都將是巨大的,分享中國的成功發展應當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