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裝撩人價格“辣豁豁” 記者揭秘服裝“增值鏈”
春節后氣溫逐步回升,錫城各大百貨商場春裝大規模上市。市民發現服裝價格原已很高,但今年春裝的“身價”更令人咋舌,上千元的襯衫,兩三千元的褲子,比比皆是。
較去年同期,價格普漲了15%至20%。業內人士透露,到今年秋冬季,服裝價格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一件小小的衣服,價格何以水漲船高?3月1日,記者深入追蹤生產和流通環節,探究服裝高價的秘密。
成衣零售價=4至6倍成本價
春節后,南通郊縣一服裝廠內,數千臺縫紉機同時運作,一片繁忙景象,一道道環節的縫合、釘扣、貼牌后,一件件成衣便“下線”打包運往各區域。
這是一家年銷售規模8000萬元左右的品牌生產、供應和銷售商,手里擁有授權的中高端女裝和童裝共六個進口品牌。
企業相關人士介紹,就服裝企業而言,除了購買原料支出外,一般用“臺車率”來核算服裝生產成本,即一臺縫紉機一天一個人工的生產效率。以2009年前為例,臺車率一般為150元,也就是說,每天這臺車如果做15元的襯衫,可以做10件,而做30元的女裝,只能做5件。
據業內人士測算,一件衣服的購料及臺車率成本為銷售額的25%左右,稅費、庫存及經營管理費用17%-20%,10%的廠家利潤;進入流通環節后,有15%-30%的租借商場費用即扣點費,同時還有營業員費用5%-8%,2%-5%左右的倉儲物流費,品牌授權費7%-10%,道具制作5%-10%等,如果經銷商代理,品牌授權費及倉儲物流費等可壓縮,經銷商盈利一般為8%-13%。
這樣算下來,一件衣服最終在消費市場的零售價,大約是生產成本的4至6倍,有的女裝更高些,可達6至10倍。
成本翻番,春裝價格漲兩成
2010年上半年起,服裝市場價格開始波動,下半年漲勢洶涌,涉及全行業各環節。到現在,有廠商坦言“已是火燒眉毛了”。
首先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棉花是服裝的最主要原料,以全棉32紗為例,去年同期是21500元/噸,現在是39500元/噸,漲了83%,大部分褲料最常用的斜紋布,從每米13元漲至25元。與之相應,勞動力成本更水漲船高,尤其是春節后,工人招不到,只有以更高薪水來吸引人,普通工人工資從每月1500元升至目前的2500元至3000元,且還在不斷上漲。這樣,“臺車率”去年下半年迅速增至200元,今年年初更高達250元至300元。
服裝品牌供應商以童裝舉例,原先臺車率150元,每件25元,而今臺車率260元,每件43元,原先襯衫用料1.3米左右,每件26元,現在增至33元左右,這樣,一件兒童襯衫的生產成本便從25+26=51元,增至目前的43+33=76元,漲幅50%。年前,這一品牌襯衫在商場售價為215元左右,如今已漲至260元左右。而女裝等現在的生產成本增幅更大,其零售價起碼漲兩成以上。
打破定價模式,減少中間環節{page_break}
采訪中,服裝供應商嘆起苦經,目前不僅是原材料成本,經營管理費用也上漲15%至20%,倉儲物流也有5%左右上漲,商場費用也許也要上升,庫存消耗同樣跟進。如果按以前1:4或者1:6甚至更高的模式來定價,把所有的漲價因素都轉嫁給消費者,那么一件同品牌兒童小襯衫定價將高達300元,比現在還要增加40元,比去年同期要增加近100元了,顯然不太合理,也并不可行。“零售價定得高,市場壓力大,定得低,經營壓力大!”供應商們陷入兩難。
“必須打破原有定價模式,品牌商、商場等要共同努力,壓縮自身收益,讓消費者盡可能少承擔一些損失,才能保證服裝消費市場的興盛!”業內人士指出,非常時期,商品流通更應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比如經銷商一塊,這樣可以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分擔漲價因素。據了解,目前我市八佰伴、大東方等商場都積極嘗試與品牌商的直營,這樣13%左右的經銷商環節利潤可以拿出來做促銷,讓利于消費者,一定程度緩解漲價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