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出口退稅調整 利弊幾何?
反對方:退稅增強國際競爭力
看過一季度生產銷售報表之后,晉江華峰織造印染實業有限公司外貿部負責人林峰山頗為感慨:即使已經與宜家友好合作多年,但卻感覺越來越吃力。“因為競爭者太多了,今年已經有不少其他國家的供應商來競爭宜家的訂單,大多是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供應商。”
不只是華峰遇到了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競爭者,今年廣交會上,不少參展企業也揣測,歐美客商的減少主要是因為都轉去東南亞國家進行采購。
“這些國家人工成本低、產品價格也就相應地低一些。現在我們國內企業因綜合成本過高而不得不提價,他們的競爭優勢就越發明顯。其實資質好的國際大采購商對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都很了解,企業基本都將這部分利潤讓利給他們,以提高價格優勢。如果這時候下調退稅,產品價格勢必提升,我們國內企業將會更沒競爭力。”林峰山認為,雖然大多數企業并沒有吃到多少“退稅蛋糕”,但這塊蛋糕有利于幫助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吸引國際采購商。
根據傳言,服裝商品的一百多個稅則號可能被納入新一輪退稅下調范疇,且有建議下調的幅度高達5個百分點,一旦成行,服裝的退稅率將從當前的16%下降到11%。對此,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汪前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一組數據分析,2010年我國紡服出口退稅額達到2100億元左右,約占全國出口退稅總額的28.8%。簡單測算,退稅下調5個點,則紡織服裝出口退稅減少約650億元,相當于紡織全行業利潤的1/3。“如果傳言成真,必將在短期內給服裝出口造成重創。”
一位在泉州出口企業任職的業內人士分析,退稅若下調,對于不少低利潤的中小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有著致命的打擊。據該業內人士透露,其所在公司毛利率約為5%,這已經處于行業中上水平。“如果退稅真如傳言下調5個百分點,我們企業將很難承受。而且我們的客商是比較優質的,產品也多樣化,有一定的議價權。換做產品單一的企業,估計客商都跑完了,就直接倒閉了。”
上述人士的分析得到了包括中天服裝織造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出口企業的認同。
“根據國家現在產業政策調整方向,退稅下調從長期來看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在現在這個時間段,企業面臨各方面壓力,估計沒法承受,希望短期內能給企業一個緩沖期。”林峰山表示。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出口強勢回暖,全年出口增速達31.3%。就連去年年初最不被看好的紡織服裝,在一波三折之后,也達到了23%的增長速度,今年一季度更是再接再厲達到了同比增長24%。
然而,看起來漂亮的增長數據背后所掩蓋的外貿形勢卻并不十分樂觀。本次廣交會上,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并沒有給出口企業帶來幸福感。相反,在巨大成本壓力下,不少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堪憂。
“以我們公司為例,產品單一、利潤薄、短單為主,這三條就決定了我們難以承受退稅下調壓力。目前,公司也正在努力創新產品、拓展產品范圍、接洽新客戶,但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后才能見成效。”以生產內衣為主的中天服裝營銷負責人薛模才表示。
“即便調整,幅度也不宜過大,建議年度內調整幅度控制在1至2個百分點,盡量保持相對穩定的出口環境。”上述泉州出口企業業內人士建議,短期內紡織服裝仍然存在保增長的壓力,貿然大幅下調退稅率的可能性不大。
支持方:退稅養出企業發展惰性
中小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對退稅的過分依賴,讓晉江市有關經濟部門頗為擔憂。
“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發展至今,已逐漸偏離中性軌道。對外貿出口企業的過度支持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導致一些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低水平出口產品倚仗退稅生存。這不僅使以出口促增長的初衷大打折扣,也影響了產業升級步伐。”晉江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出口退稅本應是從避免出口商品遭遇國際雙重征稅角度出發,對出口產品退還部分或全部已征收的國內稅。本是一種助推發展的扶持政策,卻成為部分低端出口企業的保護傘,養成了企業的發展惰性。
而在出口行業中,一些受益于出口退稅的外貿企業對于退稅的存在也頗為矛盾。“正由于出口退稅的存在,我們在跟客商議價時,頗為被動。他們一旦認定了這塊利潤,就很難接受提價。結果導致整個行業的產品價格都難以提升,因此大多數企業選擇做一些低價的大眾產品走中低端市場。一旦被貼上了‘低端貨’的標簽,要爭取高端訂單就很有難度。”泉州一家外貿公司的負責人汪先生表示。
除此之外,這兩年來接二連三的“假出口騙退稅”事件也讓汪先生頗為氣憤。“云南騰沖百強企業假出口三百多萬;甘肅一家公司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近兩千萬元……每年只要出口退稅一調整,都會出現許多開假發票騙稅的。據我了解,晉江去年就有幾十家。政策被騙用,這對整個行業的利益和聲譽都有很大影響。”
正基于此,包括汪先生在內的部分業界人士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均認為,在適當的時機,出口退稅應該逐步下調直至取消。而此次退稅下調能在紡織服裝行業順利實施,將為以后的出口政策調整開個好頭。
“長痛不如短痛。阻斷了后路,才能逼企業去尋求提升,向更高層次發展,同時也規范行業健康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地助推產業升級。”上述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日前,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呼吁,“國家40萬億GDP,稅收占到10萬億左右。政府有能力減稅,應該進行結構性減稅,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支持居民擴大消費,支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page_break}
對此,上述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贊同,并認為對出口企業退稅不如對出口企業普遍減稅。“國內稅收占GDP的比重太高,比國外高出許多。這說明,必要的結構性減稅是必需的。況且出口退稅已經過度支持出口企業了,造成低端出口企業投機保護性政策,逃避產業升級過程中的優勝劣汰。”
此外,也有企業人士認為,在國內,企業從生產到物流運輸,再到終端都得納稅,出口產品與內銷產品稅收已經不平等。如果改為普遍降低企業稅率,則有利于構建一個平等對待內銷與外銷產品的環境,鼓勵資源在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合理自由流動。
不少嘗試從出口轉內銷的企業也紛紛表示國內稅負過重,剛在國內起步的企業發展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資源能從國外轉移回國內,在面對外部經濟環境惡化時,企業就可以有效應對沖擊。而且,這對消費者也是利好的。如果能通過以普遍降低企業稅率,來取代出口退稅,將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和漲價預期,進而緩解通脹,令國內消費者直接獲益。”上述企業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