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視點:后危機時代的機遇與出路
通過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市場和我國紡織在近十年中的貿易增長的貢獻進行解析可以得出,我國紡織在OECD市場上的增長主要來自世界增長和價格競爭力,市場與產品優勢的貢獻很小。近年來,我國由于勞動力原料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力在這十年中明顯下降,因此在后危機時代,我國要實現新一輪增長,必須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市場結構,轉變傳統競爭模式。
回顧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世界經濟呈現大變局:我國加入WTO;多纖維協定(MFA)消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這三件事直接影響我國紡織:作為最大的紡織出口國,我國加入WTO使其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而扭曲的紡織貿易體制MFA的消亡,使紡織貿易開始回歸WTO的自由貿易原則;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紡織倍受打擊,而紡織產業最終扮演了復興經濟救贖者的角色。
紡織貿易是世界經濟中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部分,而我國紡織更是世界紡織貿易主要推動者。在過去的20年中,世界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以美元表示的世界紡織服裝出口增長2個百分點,而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4.86個百分點。過去的幾年,我國紡織貿易相對世界紡織貿易增長更在提速。
這十年,特別是金融危機使大家開始重新審視紡織產業的作用,也改變了人們對紡織經濟地位的看法。事實上,紡織是全人類的民生產業,是過去發達國家和工業化國家、現在或將來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和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是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的跳板,承載著城市化進程中新城市人口就業、都市產業演進和消費與市場擴張的重任。
衣食住行,衣著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紡織服裝的消費增長遠高于人口的增長和世界經濟總量的增長。作為基本需求,紡織服裝業是保持世界社會穩定、人類福祉的基礎產業,反之,人類社會的發展更為紡織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現代紡織,提供的已不僅僅是衣著消費品,更能提供與人類生活全面相關的各種材料,如家居裝潢、汽車內飾、建筑道路和水利土工、輕質高強運輸交通工具、生物醫學方面的材料,紡織已成為人類的基礎產業。就此而言,紡織不僅是后危機時代促內需、保增長的主導產業,更有可能是促使新市場、新興領域、新興產業增長的產業。
后危機時代,我國紡織顯然面對巨大空間。
多纖維協定(MFA)是扭曲的貿易機制,我國是MFA的最大受害者。實際上,MFA不僅阻礙了我國等一大批發展中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的發揮,實際上也拖延了發達國家和后工業化國家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優化的步伐。從1995年到2004年,MFA在紡織服裝協定(ATC)的規程下,逐步消亡,可以看出在此期間全球紡織貿易增長速度在加速。這有力說明紡織貿易自由化是全球經濟均衡和諧包容增長的前提條件。
在過去十年中,特別是在MFA取消之后,我國紡織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快速增長。
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市場為例,對我國紡織在近十年中的貿易增長的貢獻進行解析。我們可將增長貢獻分解成世界性增長、產品優勢、市場優勢、價格競爭優勢四個方面,將產品分成纖維類(SITC26)、紡織制品類(SITC65)和服裝類(SITC84),將OECD市場分為北美(美國、加拿大)、東亞(日本、韓國)、歐盟15國以及OECD其他國家。通過分析可以得到出口增長因素解析結構,表明我國紡織在OECD市場上的增長主要來自世界增長(這項在MFA后有明顯上升)和價格競爭力(價格競爭力下降);市場與產品優勢的貢獻很小;歐盟15國增長主要來自世界增長,產品優勢貢獻很大,價格貢獻為負;東盟國家價格競爭力在上升,產品優勢貢獻為負。所有出口國都享受了貿易自由化帶來的世界紡織貿易增長的好處。
可以明顯看出,我國紡織貿易的增長貢獻主要來自于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全球貿易增長,其次是價格競爭力。但由于我國近年來勞動力原料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力在這十年中明顯下降,而產品結構優勢和市場結構優勢則貢獻很小。這說明迄今為止,我國紡織的出口增長主要還依賴于規模與價格競爭。后危機時代,我國要實現新一輪增長,要從紡織大國轉變為強國,必須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市場結構,要轉變傳統競爭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