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國秀給世界 本土設計師海外辦秀為何曇花一現
2007年以來中國市場的原因究竟何在?
本土設計師海外辦秀為何曇花一現,無法打開國際市場 微調查:
由網站微博發起的投票討論中,62%網友選擇“缺乏與國際市場對接經驗,缺乏品牌營銷策略”一項,25%網友選擇“中國時尚產業基礎差,無法打動國際時尚界”,而另外的12%網友則投給了“完成設計師秀一下的心愿,沒想打開國際市場”選項。
微博網友投票
玖児-酒児(微博):我覺得,本土老師的教學方法,還有中國的教育問題上,導致了中國設計師,在起步上就差人一節,中國很多地方所培養出來的設計師都是美曰其名的,其實很多都不能稱為設計師!我也是學服裝的,我不敢說自己學的是設計,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在臨摹,在抄襲別人的作品。而且,中國很多服裝教育只是在為工廠輸送“人才”不支持個人的設計創業,那些真正想學設計的人,往往都會在這種教育里失去了設計賴以生存的創新以及其他的一些東西!
奇逸環境藝術設計(微博):真正的設計師是敢于堅持自己的理念的人,堅持并深化出屬于自己的風格,內心足夠堅強,足夠抵御外界的眼光與評價,不然很容易被外界同化,讓設計成為千人一面!!
云兒飛723(微博):其實這三個說的都是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得從這里思考,讓本土設計師打開國際市場,讓中國時尚走進世界!
顧晨曦Echo(微博):這三條選擇我都不喜歡啊,都是負面的情緒。知其不可而為之,才有進步。有些事情正在發生,我們運氣不錯,正好處在這個過程中,能看到,感受到。那就祝好運!
論點一:海外辦秀只為完成“將中國展示給世界”的歷史使命
問:到目前為止,參加過巴黎時裝周的中國品牌有Jefen、Shiatzy Chen和馬可的Wu Yong(巴黎高級定制時裝周)。其中Jefen是最早在巴黎做發布的,但是目前已經停止了。你分析這個品牌當時做發布的初衷是什么?之后又是為什么放棄了呢?
答:謝鋒在巴黎做發布的品牌不是他在國內銷售的主線Jefen,而是Jefen by Frankie。這個系列在國內沒有銷售。事實上,我們希望品牌發布的和銷售的是同一條線,這樣對品牌本身比較有利。而且,在巴黎舉辦了時裝發布會,是否就能讓消費者無條件地去購買你的產品?一場發布的成本是300萬元還是400萬元,這是看得到的,它的回報有多少,就很難預期了。沒有市場基礎,就可能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那么你的資金鏈、循環鏈就會受到威脅。
我和謝鋒是好朋友,也很了解他。當時他決定參加巴黎時裝周的時候,是把這看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要把中國設計師推向國際。至于最后他自己是不是能做下去,反而不那么重要。
每過10年,現存品牌中大致會有90%走向消亡,只有10%可以走下來。那些消亡的品牌并不是沒有起到作用,相反,它們被歷史賦予了使命。
論點二:設計師簡單照搬“中國元素” 缺乏中國文化內涵為支撐
盤扣、漢字、印花……中國元素被設計師越來越嫻熟地運用在時裝作品中。馬蹄袖、象形圖案以及細節處的刺繡,中國味也越發含蓄雋永。設計師曾鳳飛的作品將皮影、文字等元素融入服裝作品,用印花和亮度較高的色彩搭配突出明朗的心情。設計師劉薇一直以“花朵”為設計靈感,今年她發布的裙裝作品大量使用印花土布,并借鑒青花瓷的紋理,其作品表現出的東方優雅令人驚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達成共識,屬于自己血液里的東西其實才是最美的。
設計師計文波年初曾亮相米蘭國際時裝周,發布最新的設計作品。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覺得中國設計師要獲得認可,首先就要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就要把中國的元素先提煉出來。”他認為,十之八九的設計師都清楚“東西方元素結合,復古與現代結合”的道理。真正的中國元素不是中國過去一些東西的簡單表現,他說:“像中國紅、鳳紋、盤龍圖案,這樣比較形式的設計,現在設計師采用的已經不多。”他表示,中國設計是結合了現代的元素,又有自己“很中國”的特色和內涵。
而對于中國元素的使用,也不能簡單地照搬,要把這些元素用于無形,用出神采,現在,已經有設計師做出了點意思,至于怎樣做得更好,需要努力,也需要時間的積累。
打入國際市場 不用放棄中國舞臺
年輕的設計師非常有頭腦。他們知道,時裝發布會也只是獲得訂單、吸引關注的一種手段,在事業發展的某些階段,這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手段。想要進入一個市場,首先你的產品一定要進入。想要進入世界,你也不用放棄中國市場。
每年收到很多品牌的申請,表示他們希望參加巴黎時裝周。不過看到前人的例子,一些品牌也認識到,自己可能不適合時裝周,并且這也不是必經之路。如果品牌沒有銷售渠道,也沒搞清楚發布的目的,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參加時裝周。
問:是不是用這些金錢和精力來做國內市場,收效會更好?
答:我的意見是一半一半。中國品牌應該把中國作為戰略重點。國外不是營業額的產生地,只要發布會不帶來經營虧損,那就可以給國內市場加分。發布會和國外銷售是一個營銷武器,幫助品牌產生差異化,讓它比國內同行生存得更久、更好。
中國設計師是中流砥柱 同時引入國際設計師團隊將是大勢所趨
本土企業對國際設計資源進行整合、借助國際設計力量、聘請國外設計師甚至是設計名師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今后,一方面,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與提升,隨著設計師自身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一批設計名師以及中國設計師隊伍整體的設計水平還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在世界時尚文化中的權重和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這些都為中國設計師名師和設計師群體的整體崛起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好機會。可以肯定地說,本土設計名師與本土設計力量的整體提升將成為提升本土品牌設計水平的中流砥柱。
2001年,湖南男裝品牌圣得西聘請法國設計師丹尼-法萊為品牌藝術總監和首席設計師,并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圣得西設計工作室,從而使圣得西從服裝設計、制作工藝、面料供應、營銷策略等方面都與國際接軌。
2003年,深圳女裝品牌EITIE(愛特愛)聘任法國著名奢侈品牌集團Blue Bella旗下的著名新銳設計師代表人物Marcel Marongiu為愛特愛品牌藝術總監。
2004年,深圳女裝品牌歌力思與國際設計師YSL圣羅蘭12年高級成衣研發總監Jean Paul Knott“聯姻”,聘請Knott為歌力思品牌設計顧問。夏國新表示:Knott的加入并不是想完全改變歌力思,而是會推動歌力思的發展。
2005年,大連的大楊創世品牌聘任意大利著名的男裝設計師、現任喬治-阿瑪尼男裝首席設計師的Ivano Cattarin(伊萬諾-凱特林)為設計總監。
2007年,運動品牌361°聘請了來自韓國的設計師以及此前就職于阿迪達斯、耐克的設計師共同擔綱產品設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