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購物中心中國困局
5月底的曼谷悶熱而潮濕。在這樣陰雨連綿的天氣里,泰國最大的零售集團尚泰(Central Retail)CEO Tos Chirathivat宣布了他們未來幾年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今年,我們將在中國開設二至三家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而在未來幾年中,我們將以平均每年開設三至四家的速度布局中國市場,主要集中在一線、二線城市。”
來自新加坡的百樂酒店集團(Park Hotel Group)近年來也已經進軍中國二三線城市,他們曾經豪言要使旗下英武百貨快速進軍中國二三線城市。據悉,在接下來的五年內,英武百貨計劃在天津、杭州、沈陽、武漢和成都等十個二三線城市拓展約二十家店。
與此同時,5月25日,廣州太古匯試營業,太古集團主席白紀圖表示:“太古集團在內地的物業和地產投資將主要集中在零售行業,這是我們最擅長的領域。而且經我們研究發現,零售支出是市場中與國家GDP增長聯系最緊密的。”言下之意是,如今正是進軍中國零售業最好的時機。
可事實上的情況似乎并不如他們預想的那樣樂觀。
在過去幾個月,杭州萬象城尚泰百貨的客流量并不如業內人士的預期。杭州本地商業設計師潘建瑋表示,此前并不知道杭州尚泰的所在,他說,“可能是因為它地處錢江新城,平時我們不太常去的緣故。”
這似乎成為很多“后來者”在中國正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的縮影。成熟鬧市區中的百貨公司已經趨于飽和,而新城區中的客流量短期內無法成就一個炙手可熱的購物中心。地理位置,確實是決定百貨公司命脈和前途的一個重要指標。但作為不久前才進入中國市場的尚泰集團而言,要進駐市中心繁華路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同時,Tos Chirathivat也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著眼于所在物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杭州尚泰百貨在前三個季度中的營業額并沒有預想中那樣理想,但由于它所在的錢江新城預期成為當地政府辦公機構的集中地,并形成為杭州新的CBD,我相信它在未來幾年中會有很好的發展。”
無錫英武百貨則遭遇了另一種困境。早前這里號稱將打造“最高貴最奢華頂級購物場所”,但開業時卻讓無錫市民跌破眼鏡。在這家由新加坡團隊負責管理和招商的商場里,人們并未見到多少國際大牌商品和英倫痕跡。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大型商業零售巨頭相繼涌入無錫,并不斷開出新店。這是繼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后,在無錫掀起的第二波境外商業投資熱潮。”無錫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副主任黃建華說。然而,外國購物中心在中國城市面臨的不僅僅是全球大型商業零售巨頭的沖擊,更有許多內地百貨的競爭。
在無錫英武百貨開業期間,不少顧客曾抱怨商場中的布局“雜亂”,這些來自新加坡團隊的陳列設計并沒有捕獲當地消費者的心。面對如英武百貨這樣的外來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紛紛駐扎國內城市的現象,“是零售巨頭們面臨考驗的時候了,國際化的購物中心品牌如果不能本土化,在銷售模式和陳設方式上與地方消費習慣和文化傳統相融合,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無錫經濟學研究專家徐漢文說。
在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尤其是在趨近飽和的一二線城市,國際購物中心認為開發新的、具有個性的業態是解決之道。尚泰集團就打算向中國引入這樣的業態——先先百貨,來擺脫困境。“在沈陽開幕的先先百貨,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百貨商店,它是一家主要由買手精選貨品的百貨公司。近半數品牌及商品,由先先百貨的買手從世界各地挑選并經營。即使是同一品牌,先先百貨展示的貨品和該品牌在普通專賣店出售的也不太一樣,它們通常是最新品、紀念版、限量版或者與某設計師跨界合作的特別版。我們希望把這種模式在中國進行推廣,讓中國消費者看到一種新的百貨業態”,Tos Chirathivat說,尚泰還希望能夠改變中國購物中心中的商業布局,“我常常去北京、上海考察當地的購物中心,在我看來,中國的購物中心用了太多空間來陳列‘時尚’和相關產品。我認為,‘生活方式’類在這些購物中心中所占的比重應該得到加強。美國人是百貨和購物中心行業中的引導者和先鋒,在成熟的美國模式下,Shopping Mall應該有更多空間留給生活方式類產品,例如家居和生活用具。”
不過,“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購物中心太少,而是購物中心太多”,潘建瑋說,“每個周末出門前,我都要花上十分鐘考慮究竟去哪家Shopping Mall。除了地理位置,其實它們之間的品牌看上去都大同小異,就像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上,你去恒隆廣場可以找到CHANEL,而在金鷹百貨可以找到GUCCI,它們的定位并沒有多少差別。” 同時,“越建越大”的購物中心似乎也是國際運營商們為自己下的鎖套。面對國際購物中心在中國城市里動輒上百萬平米體量的大手筆,亞洲購物中心協會副理事長郭增利表示,“商業地產項目脫離市場實際需要、盲目追求大體量,勢必人為推高投資額度,并延長資金的回報周期;確定商業地產體量的依據是很嚴格和專業的,開發商應該從消費力的眼光來看待體量問題,設計切合未來消費市場需求的體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