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時尚的演變
舉世矚目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在深圳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學生的時尚盛宴——“魅力寶安·時尚大浪”大學生時尚論壇也于8月15日在深圳如期舉行。
大學生作為時尚的追求者、創造著和消費者,是整個社會群體重要的主干力量。“魅力寶安·時尚大浪”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時尚業及相關行業的領導、專家、企業家在此進行了積極的互動和研討,為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們做了一次高強度的頭腦風暴和智慧指引。
大學生力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時尚、文明是千百年來人類不懈的追求。
衣物是載體,服裝設計師是揮著剪刀的舞者。一個品牌的成功,除了設計和產品之外,還有很多別的因素。對我而言,我們的靈感來自于我們的生活,來自于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的關心、觀察和細節的關注,來源于美好的愿望和訴求。
設計藝術學院每一年、每一屆都會有三五個熱血青年都在奮力創建自己的原創品牌。我07屆的師兄林子楠,是深圳涂鴉文化涂鴉第一人之一,他的自創品牌是源自于客家文化的涂鴉。那種涂鴉是色彩,更是年輕人自我的宣示和內心的滿足。
服裝設計師該如何衡量感性和理性?我認為,感性和理性要兼并著,感性在先,理性在后,先放再收。設計師不是一個畫家,不能隨意揮灑,必須要考慮到成本、考慮后期時間、考慮功能、細節。
社會不僅僅需要多元化,還要做到差異化。中國文化傳統悠久,我們必須把精神歸根于中國文化,設計也是這樣。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有關時尚潮流在大學生中認知程度的調查,問卷分析顯示:30%的學生對時尚潮流不關注,甚至有一種抵觸情緒,認為時尚就是華而不實,就是奢侈,就是紈绔子弟的玩物,所以沒有必要追求時尚。
但在這部分學生中,有75%的學生是因為經濟原因無法追求時尚,有80%的學生主觀上是愿意了解時尚的,還有60%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了解時尚的,他們會定期購買《時尚》、《瑞麗》、《SIZE》之類的雜志,通過這些雜志了解潮流趨勢,學會穿衣打扮,熟悉社交禮儀。還有10%的學生對時尚潮流帶有狂熱的追求情感,他們確信時尚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
作為消費者,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對時尚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關鍵性作用。品牌如何在大學生群體當中引領本土的時尚潮流?好的品牌作品一定以生活為時代背景,就像現在大家關注的大運會,它把運動風推到了頂風。時代不一樣,體現的內容也不一樣。但是我們所看到背后的傳承一直是這樣下來的。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從學生到設計師都要有自己的風格,都會有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我們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設計師們要不斷自我發現、覺醒,最后循環創新。
我相信身邊還有很多跟我有著同樣夢想的年輕人,在中國這塊歷史悠久的沃土上蓬勃成長著,揣懷夢想的年輕人,不僅實現設計,也實現人生的夢想。
“時尚指數”助推
據統計,在每年的商品零售總額中,約有10%的份額是服裝的銷售額。按照這樣的換算比例去考慮的話,去年服裝零售總額大概是2000億左右。隨著凡客、夢芭莎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絡的崛起,淘寶品牌的發展以及淘寶網上開店的品牌所獲得的投資擴充,服裝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是十分可觀的。
時尚指數是一種行為表現。服裝、服飾、配飾、色彩、IT產品、電子產品、娛樂、日常生活中所要表現的生活方式都可以轉化為時尚指數的組成部分。
不久的將來,時尚指數在服裝生產的所有環節中,都將成為一個極為可貴的指向性參考。這個指數對產業園區的建立、發展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它將成為整個服裝發展當中十分珍貴的決策參考資料。
轉型、調整、升級將是服裝產業迫切面臨的發展任務,是服裝大國到服裝強國不可回避的階段。這個階段必須關注幾個問題:資本、文化、產品、科技、國際化、模式創新、產業鏈發展、電子商務以及時尚元素。
談到轉型升級,就不得不考慮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之后要面臨的是什么?面臨的是我們未來的中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的消費。現在,80后大學生是服裝消費的主力,同時90后正在崛起,不得不重新審視80后、90后消費群體的想法和價值觀。
在這種時代需求下,如何推出一個跟大學生有關的時尚指數,對服裝行行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我們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加關注未來一代的消費理念、未來一代時尚所思所想,真正把時尚指數工作做好,對于服裝整個產業的發展將顯得難能可貴,將會起到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時尚指數對服裝產品開發的參考作用、品牌定位的參考作用、市場政策的參考作用、市場管理體系的參考作用都將不可低估。
現在,服裝產品的開發和品牌定位更多的是靠企業自身開發和感官的認識,對品牌舉措不斷總結、確認、完善。不久的將來,時尚指數將有利于服裝企業增加設計、研發能力,增強服裝品牌的力量。
中國服裝行業已經全面進入了國際化時代。中國服裝市場已經成為世界服裝市場的一部分。在國內,中國的品牌和海外品牌正在激烈競爭。任何一個購物中心和消費場都可以看到,中國品牌已經和國際品牌同場“打擂”。
在時尚界的鼎力相助下,面臨國際化市場競爭,眾多民族品牌表現并不遜色。比如說,瑪絲菲爾、歌力思、淑女屋等品牌,都跟國際品牌進行了正面的交鋒,進行了平等的市場競爭,并且戰績極佳。
中國服裝行業目前正面臨著服裝大國到服裝強國轉變的過程,從傳統的加工型向品牌主導型、市場主導型的轉化。希望支持服裝行業、關心服裝行業的人繼續支持,應對更多的挑戰,使服裝產業能夠迎合未來時尚化的需求。
“厚積薄發”式淬煉
時尚承載著創新和夢想。
多元化、跨領域、綜合性發展,是做設計師首先要具備的。設計師要充分吸收各種藝術素養,觸類旁通,才能設計出優秀的時尚作品。像紐約Parsons學院等優秀的設計學府,除了讓學生學習時尚設計技巧,還提供爵士樂、古典音樂、藝術研究、建筑設計、傳媒等其他領域的一系列的教學課程。
設計的第一步就是對設計元素進行研究。這個研究會融入到整個設計當中,不僅僅是形象上的研究,還會有時尚預測和發現客戶真實需求等內容。
在完成整個系列的概念設計和對目標客戶群以及時尚趨勢充分研究之后,就可以創造出各種重要的原形圖樣,繪制草圖。
在繪制原形圖過程與設計研究一樣,都是非常細致并且非常耗時,我們盡量要持續描述思想,不斷在設計上添加、調整各個細節。
舉個例子,在“寶安大浪新銳設計”展演小型的設計系列,總共需要十套副。在我獲得滿意的設計成果之前,大概繪制了三到四百張的草圖。所以,設計是個復雜的改進過程。
一旦草圖完成之后,馬上要尋找最適合設計的材料。平時,我們在做設計的同時也應該經常去布料店尋找一些新的、有趣的材料。想清楚我們要做什么之后,創造出一個表達該系列作品情緒的形象——情緒平臺。
研究和草圖完成之后就要開始進行編輯、設計的工作。從幾百多張草圖當中,會選出十幾張作為最終作品,并做概念的視覺效果圖。
我們最好要具備專業的繪圖技術背景,可以幫助我完成一些比較有創意的呈現,并形成獨特風格材料的選擇和印制,更多的視覺展示將通過打板來完成。
然后,把作品送到工廠去打板,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在這里包含所有的細節。從概念視覺效果到最終完成成衣是很漫長的過程。第一個步驟是期望線條的效果,最終定板,在這期間要做最完美的效果,并進行完美裁減部分,一旦完成進行縫紉和完整定型。
定型是設計最后的步驟,也是最謹慎細致的步驟。在這之前付出很多,如果你不想在最后一刻搞砸,就該要求自己更細心、耐心些。一旦所有的衣服都與模特完美融合,貼身完美體現。
接下來,是最令人興奮的部分,就是T臺展示,把所有的研究成果和展現都展示在所有的觀眾面前,贏得觀眾的喝采聲,希望把整個設計的概念清晰地展示給所有的觀眾。
T臺展示之后,真正的品牌推廣就開始了,這將展示給真正的人群。通過很多的拍攝來展示表現服裝穿著的效果和想傳遞的理念。通過模特與攝影師的合作,將創造出整個完整一套的品牌主題。
最后的環節是把作品展示給潛在的買家。我們將創造出一個品牌一系列的產品,把一些樣品寄給任何有可能展示或者銷售我們作品的店。
在我參加令人激動的大學生時尚節之前,我獲得了“2011年Parsons女裝設計大賽大獎”等來自Parsons和行業的諸多獎項,并有機會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店展示了我的作品。如果我有什么時尚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那就是:專注和不斷涌現創意才能擁有一切。
“產學研官”平臺
在時尚舞臺當中有各種各樣的過客,真正能做好的只有少數。
那些優秀的品牌經過百年能生存下來,是因為它們具備非常好的東西,而這些好的東西是全世界都認可的,最終逐漸成為時尚、奢侈品牌。人們會花重金去欣賞這樣的生活方式和這樣的產品,是因為它值得那么做。
在時尚里面,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素養和非常好的一個機制去挑選。現在學生很浮躁,因為東西太多,過于眼花繚亂。時尚的平臺里面有很多誘餌,真正要實現你的人生價值,一定要有一個人生的定位,要有積累、積淀,要犧牲一些東西。
這一代的學生需要更多的培養承受力。他們在大學時期有夢想、敢追逐、也具有不穩定的特性。不穩定有好的方面,也容易走向歧途。
在時尚大潮中間,我們要促進“產學研”的建立。在“產學研”建設里面,對學生的發展好,對企業產品研發也有幫助,也有利于時尚機構招聘人才。大家可以跟學校更緊密的聯合,考慮怎么樣去打造校園時尚的文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引導,使學生在很多迷離的中間找到自己想在這個舞臺上展示自我的平臺。
多年以來,單純的“工業版”發展思維,導致各種時尚產業的增長方式和企業的成長模式較為原始、粗放,科技、設計、人文、時尚等軟的驅動力量未能全力注入到企業發展之中,導致現有產業鏈和企業集群不能充分發揮區域品牌優勢與集聚效應,服裝產業宏觀區域競合戰略與微觀企業轉型戰略,亟待并舉實施。
中國時尚產業,在新的征途上要跳開傳統粗放增長模式,積極整合行業稀缺的創造力資源,注重人才培養、設計、研發的投入,挑戰中國時尚領域新的成長高度。
依托服裝企業完善的產業鏈和雄厚的產業集群基礎,通過各類研發機構和專業組織的運行、各種項目課題的研發及相關創新促進活動的實施,致力于成為“產、學、研”對接的橋梁,創建國際化的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對服裝企業乃至全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設計創新能力、品牌創新能力及產業創新能力等都將發揮突出的推動作用。
在時尚舞臺上用時裝或者時裝模特來打造文化,因為展演性、可傳播性更直接,因此有很多人在做,但是真正給行業中間的回報和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所以,我呼吁更多的企業、機構、學校構建“產學研”平臺。更確切的說,是“產學研官”的平臺,如果沒有官方的支持,“產學研”也很容易流于形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